全球能源体系竞争,中国手里有几张王牌?
2025年11月07日关于全球能源体系竞争,中国手里有几张王牌?的最新消息:“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习近平主席在日前进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指明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世界级地位。截至2025年上半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习近平主席在日前进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指明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世界级地位。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 能源发电装机已占全国总装机的53%以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这个庞大系统的背后,储能作为关键技术支撑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比已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组成的“ABC”阵营稳居海外电力储能电芯出货排名前三。
海外竞争的王牌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令世界惊叹。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成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特别是风电光伏领域,中国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在空间布局上的持续优化。“沙戈荒”地区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的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能源绿洲。海上风电成为新引擎,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为沿海省份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稳定性挑战日益凸显。这就给了储能产业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久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储能技术的革新速度更是令人瞩目。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钠离子储能等技术路线也在快速发展。
显然,全球储能市场格局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更替。2025年8月,当研究机构InfoLink发布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时,一个历史性变化引起了业界瞩目阳光电源超越特斯拉,首次登顶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榜首。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预示着整个储能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刻重构。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高达167.1GWh,同比增长85.7%。在这场蓬勃发展的绿色能源革命中,中国企业在前十强中占据八席,仅有特斯拉和Fluence两家外国企业入围。
高维咨询分析师指出“国内龙头企业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双重‘护城河’优势,市场份额短期内不会被撼动。”
中国企业能够领跑全球储能市场,关键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规模经济效应。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锂电池生产产业链,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形成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也为储能产业带来利好。储能被允许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电网侧独立储能容量电价被写入政策,推动了储能商业模式实现关键突破。
全球化布局与未来趋势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2025年1月—6月,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区域市场的分化促使中国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在北美市场,受贸易战和高关税影响,中国企业对美国的订单仅3.84GWh,同比骤降89.96%。特斯拉以39%的绝对优势连续第三年称霸北美市场。
欧洲市场则成为中国企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中国储能集成商在欧洲的份额同比飙升67%,前十名企业中有四家中国企业。其中,阳光电源表现尤为突出,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0%跃升至21%,登顶欧洲第一。
中东市场正成为中国军团的新战场。2025年1月—6月,中国企业获得的中东地区订单达37.55GWh,占比23.44%。在中东市场,阳光电源、比亚迪和华为位居市场份额前三。其中,阳光电源在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高达48%,展现出绝对统治力。
为抢占全球市场,中国储能电池厂商与系统集成商纷纷打破业务边界,储能电池企业已向下游系统集成延伸,系统集成企业则向上游电芯研发迈进,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再次拉开帷幕。
此外,未来储能市场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硬件本身。高维咨询分析师表示“储能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短板是软件,这将决定储能硬件能否充分发挥灵活性、提升稳定性、并创造交易价值。”
面对交易型电力系统的形成,不论是电芯厂商还是系统集成商,都需要关注能量管理、电力调配、电力交易的算法和软件能力,这或许决定了市场未来三到五年的市场排名。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例已超过53%,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加入战场,中国的绿色能源矩阵正在扩大。
从全球视角来看,储能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能源体系竞争的“王牌”。
上一篇:谁能真正打响固态电池第一枪?
-
重磅集采公告发布!高低压穿越报告成储能行业“入场券”,这些企业将受益2025-11-07
-
电力短缺让微软大量GPU积压,美国储能装机预期飙升44%2025-11-07
-
美国释放32GWh储能超级大单,被中国的“小厂”包圆了2025-11-07
-
鹏辉能源暴增977%背后:储能战争的幸存者与颠覆者2025-11-07
-
业绩暴增224%!出货翻倍!储能“超新星”再闯港交所!2025-11-02
-
再冲港交所!海辰储能的上市决心2025-11-02
-
储能出海,挽救了一名光伏老兵2025-10-30
-
亿兰科工商业储能PCS生产基地扩建工程正式启动!2025-10-30
-
10418%利润激增背后,储能大卖20cm涨停!2025-10-30
-
储能国家战略亮相!“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提“大力发展新型储能”2025-10-30
-
爆单!欣旺达储能满产满销2025-10-30
-
划重点!5000字!“十五五”建议中的储能相关顶层部署2025-10-30
-
“宁王”的储能突围与对手们的围猎2025-10-28
-
宁德时代曾毓群访韩,三国杀与储能棋局2025-10-28
-
40GWh储能超级工厂开工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