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电力短缺让微软大量GPU积压,美国储能装机预期飙升44%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11-07 19:00:31
热度:6

2025年11月07日关于电力短缺让微软大量GPU积压,美国储能装机预期飙升44%的最新消息: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近日公开承认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微软积压了大量昂贵的AI芯片,却无法投入使用,原因不是缺乏需求或技术,而是没有足够的电力和空间资源来支持这些芯片运行。事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近日公开承认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微软积压了大量昂贵的AI芯片,却无法投入使用,原因不是缺乏需求或技术,而是没有足够的电力和空间资源来支持这些芯片运行。

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持续了几个季度。据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向分析师证实,获取计算硬件从未是微软的瓶颈,“我们缺的是空间和电力,这种局面已经持续好几个季度了”。

在东吴证券最新研究报告中,分析师将美国储能2026年预计装机量上调至76GWh,同比增幅近44%,其中数据中心相关需求贡献达到34GWh。这场由AI引发的电力需求正在催生AIDC储能市场崛起。

GPU尴尬从“一芯难求”到“无处安放”

科技巨头们曾经担心的是芯片供应不足,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纳德拉在最近的热门播客节目中透露“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计算资源过剩,而是电力——或者说,能否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构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库存里积压着一大堆芯片,却无法使用。”

科技行业面临的瓶颈已经从算力转向电力。根据标普全球的报告,到2025年底,全美数据中心对电网电力的需求将较2024年增长22%,而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

更加严峻的是,美国电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美国有3000多家电力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联邦公营、市政公司、电力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而且美国的电网很多都是几十年前建造的,三大电网(东部、南部和德克萨斯)相互独立,仅靠几条小容量的直流线路相连。

微软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投入111亿美元用于租赁数据中心,2025年一年就在全球新增了约2吉瓦的算力容量。但显然,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算力扩张的步伐。

国际能源署指出,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945太瓦时,略超日本当前全国用电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AI的能耗远超传统互联网服务。一次传统的谷歌搜索大约需要0.3Wh的电力,而与之相当的ChatGPT请求则需要2.9Wh,增加了约十倍之多。按照当前一天的搜索量测算,如果每一次谷歌搜索都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全球每天将额外消耗80GWh的电力。

储能能否解决AI电力瓶颈?

这种指数级增长的需求对能源系统构成了巨大挑战。当然,也带来了新能源的需求增长。

在解决电力缺口的方案中,“光伏+储能”成为了重要选择。东吴证券报告上修美国储能2026年预计装机至76GWh,同比增长近44%,其中数据中心相关贡献34GWh;到2030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将突破350GWh,年复合增长率达40-60%,对应电池需求近500GWh。

政策层面也在向这一方案倾斜。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鼓励大负荷与发电机组直连,具备灵活性的发电机组可优先并网。 因此,“绿电直供+储能”或将成为美国数据中心的供电首选模式。

按照50%绿电供应比例、50%电源功率配比+4小时配出时长计算,1GW算力需要6GWh储能。若按30年50%绿电供应的情景,对应的新增绿电配储需求将达到200GWh。

更值得关注的是,低压直流储能正成为AI数据中心的新趋势。这种方案在数据中心中压侧新增储能变流器(PCS)+储能,并将储能系统与机架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精确的脉冲修复、更强的峰值支撑以及一体化检测。

美国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储能市场正在经历超预期增长。展望2030年,美国储能规模预计将超过350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60%,对应的电池需求近500GWh。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自身规划的储能电芯产能仅100GWh,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

欧洲市场同样不容忽视。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欧洲大储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伴随欧洲负电价频发提升现货峰谷价差,多数国家储能项目收益率已提升至10%-15%。 2025年有望成为欧洲大储爆发拐点。

从全球范围看,储能市场已形成多点开花态势。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增长44%至285GWh,2026年增长32%至377GWh。

储能技术路线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显示,未来新型储能将朝着大容量、长周期、混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加速演进。

我国已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局。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了15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3种技术路径。其中,聚合物固态电池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朝着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方向不断迭代和升级,负极材料则是从石墨走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解释说。

面对全球储能需求的爆发,中国供应链成为最大受益者。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将直接受益。

储能系统方面,AI储能系统技术难度大,价值量较普通储能提升50%以上,且市场份额集中。 阳光电源在北美储能市场占有率约25%,有望与特斯拉平分市场。

根据行业分析,欧美储能系统价格虽处于下降通道,但盈利水平仍远高于国内。 欧美储能系统2025年盈利仍可维持0.3元/wh以上,而亚非拉地区预期为0.15元/wh,均远好于国内。

中国储能企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大储市场,系统集成以特斯拉和阳光电源为首,两家公司在美份额高。

电池环节,2025年宁德时代在海外份额预计达50-60%,为特斯拉独供,同时是阳光电源、Fluence的主要供应商。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储能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产业链价格波动、电力市场收益不确定性、政策变动风险等都需要行业应对。

安全问题是数据中心配备储能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因储能电池引发的火灾和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不仅对储能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对数据中心的运营和发展构成了直接风险。

不过,行业前景依然明朗。《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成熟,装机将超2.4亿千瓦;预计到2035年,新型储能装机超3亿千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或将演变成一场能源之间的较量,而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优化器,有望展现出更多潜力,推动数据中心在能源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几年,美国储能市场将保持40%-60%的年复合增长率,形成一个高确定性的黄金赛道。电力短缺催生的储能需求,正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其他科技巨头也在积极行动。谷歌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储能投资企业,其投资的储能项目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的储能电池改造,以及以可再生源为主要电源的数据中心电力供应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