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重磅集采公告发布!高低压穿越报告成储能行业“入场券”,这些企业将受益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11-07 19:00:36
热度:8

2025年11月07日关于重磅集采公告发布!高低压穿越报告成储能行业“入场券”,这些企业将受益的最新消息:11月3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发布储能组部件集中采购公告,本次集采包含集中式储能变流器、组串式储能变流器、BMS等,其中至少包含2025套储能变流器和12.8446万套BMS。尤为引

11月3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发布储能组部件集中采购公告,本次集采包含集中式储能变流器、组串式储能变流器、BMS等,其中至少包含2025套储能变流器和12.8446万套BMS。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此次集采明确要求集中式储能变流器应答人必须提供高低压穿越检测报告,并设置了严格的业绩门槛,这预示着储能行业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

高低压穿越技术为何成为“必答题”?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此次集采对技术要求之严格前所未有。公告显示,包1-包8为集中式储能变流器采购,需求共2025套,明确要求应答人提供高低压穿越检测报告。

业绩要求同样苛刻需具有不少于3项单个项目不低于100MW和累计不低于500MW的储能电站2.5MW-5MW机型PCS供货业绩。

对于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入围包,要求具有不少于3份20M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供货业绩。BMS采购同样严格,要求应答人应具有不少于2项单个项目规模不低于200MWh和累计容量不低于2GWh的储能应用BMS供货业绩。

这种高门槛设置并非偶然。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稳定性面临挑战,储能系统的电网友好性已成为刚性需求。

高低压穿越能力已成为储能系统的核心指标。具体来说,低电压穿越要求储能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保持并网运行,而高电压穿越则要求系统在电压升高到一定范围时稳定运行。

这一要求的意义在于,当电网电压出现异常时,储能系统需要保持不脱网运行,确保电网稳定,而不是简单地断开连接。这种能力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

事实上,我国对高低压穿越的要求最早应用于风电领域,随后扩展到光伏发电,现在正全面在储能领域推广应用。这一趋势体现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并网性能要求的提升。

GB/T 36548-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 已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了2018版标准,其中显著提升了故障穿越等技术要求。

储能行业迎来“大考”

此次集采设置的高门槛,将使得技术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获得明显优势。

像阳光电源这样的企业已经率先通过构网型储能全系认证,其集中式储能变流器一次性通过构网性能测试,成为行业首家组串式、集中式储能变流器均通过构网认证测试的企业。

在技术层面,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阳光电源的“干细胞电网技术”提供ms级柔性惯量支撑、宽频振荡抑制等功能,保障新能源稳定并网运行。

华为则开创性研发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在红海新城项目中实现100%新能源微网下连续故障穿越,并支持GW级黑启动。

构网型储能是近年兴起的进阶技术,它不仅具备跟网型储能的基本功能,更负责支撑电网、构建电网,技术难度远高于传统储能。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技术标准提升的同时,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型储能系统的中标均价为0.62元/Wh,同比下降50%,9月底首次出现低于0.5元/Wh的中标价格。

价格下降一方面源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也有效降低了成本。但与此同时,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35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不足50%。

在这种背景下,提高技术门槛有助于避免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得储能市场供过于求的连锁反应在2023年底爆发,储能系统集采中标价格在2023年年内腰斩,2024年储能中标价依旧走低。

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本次集采对BMS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具备高精度电芯状态监测、均衡管理、热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直接影响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的电网支撑功能日益重要。要求储能变流器具备高低压穿越能力,正是为了确保储能系统能够在电网故障时提供支撑,帮助电网快速恢复稳定。

未来几年将是储能行业分化的关键期。技术领先、资金雄厚、具备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优势,而缺乏核心技术和项目经验的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对于储能行业来说,高低压穿越要求的普及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更多高标准、严要求的落地,储能行业将逐步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真正担当起能源转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