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增资扩股365亿元!电力央企下场竞逐储能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8-05 20:01:20
热度:3

2025年08月05日关于增资扩股365亿元!电力央企下场竞逐储能的最新消息:近日,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网新源”)增资扩股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约。本次募资金额达到365亿元,创下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同时也是国内2025迄今最大一笔私

近日,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网新源”)增资扩股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约。本次募资金额达到365亿元,创下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同时也是国内2025迄今最大一笔私募股权投资。

本次融资阵容堪称豪华,其中,中国石油、中国人保、皖能集团、农银投资等十余家央国企和金融机构的代表齐齐参与。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身后的战略版图上,国家电网新事业部国网抽蓄事业部也在近日正式成立运行。

这仅仅是央企投融资的冰山一角。2025年上半年,央企与民企在储能领域的新公司投资总额已突破2300亿元,37家新注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山水之间,动能澎湃。一场围绕储能的“竞逐战”已在全国范围打响。

365亿资金背后的战略卡位

据透露,募集的这笔巨资将全部投入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预计可撬动项目投资超3000亿元。

国网新源的控股结构在此次增资后更加凸显其战略地位。国家电网通过新成立的国网抽蓄事业部直接掌控新源集团和新源控股,而三峡集团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保持30%持股比例。这种架构使国家电网能集约化开发经营区域内所有抽蓄项目,包括与中国三峡集团共同储备的项目资源。

选择此时重注抽水蓄能,源于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当风光发电占比超过15%,传统火电的调节能力已逼近极限。而抽水蓄能作为目前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完美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

“我国抽水蓄能经历了消化吸收到国产化替代的转变。”国网抽蓄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技术自主的艰辛历程。

从2003年技术引进起步,到2012年安徽响水涧电站实现全面国产化,再到如今国家电网在运在建的75座抽蓄电站、超9404万千瓦装机容量,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抽蓄运营体系。

抽水蓄能建设的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国家发改委当年推出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彻底改变了行业生态。该政策将抽水蓄能收益拆解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前者根据项目成本核定收益率并进入输配电价回收,后者收益的80%返还用户。

政策红利瞬间激活了市场。2021-2024年间,中国核准抽水蓄能装机总量达170GW,其中2022年单年核准量就达70GW。如此速度远超《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的2030年1.2亿千瓦目标。

然而,过热势头随即引发了监管的关注。2025年1月《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紧急出台,要求各省在国家下达的总量规模基础上确定建设项目。“新规规范了开发秩序,消除了额外负担。”前述人士对此解读道。行业开始回归理性,更注重“效率效益”。

储能赛道上的央企竞逐

在电力央企尤其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积极参与下,抽水蓄能正迎来一波史无前例的建设热潮。粗略估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运及在建的抽水蓄能项目,总的投资额已达到2万亿之巨。

两网竞逐抽水蓄能,是央企近年来在储能领域竞逐的缩影。

在365亿增资背后,国家电网在储能领域的布局远比表面更宏大。截至2024年底,其经营区内新型储能装机已达58.61GW/137.86GWh,构网型新技术应用正多点开花。在西藏电网侧的超容构网型SVG工程、湖北辽宁的储能电站黑启动试验现场,都能见到国家电网技术团队的身影。

央企在储能领域的竞争策略也有其鲜明的特征。

中车株洲所依托技术积累,凭借规模化采购实现低价竞争。2024年以0.479元/Wh中标三峡项目,较行业均价低30%以上。其自主研发的CESS-4.0储能系统通过液冷设计降低15%能耗,与宁德时代的战略采购协议使电芯成本再降10%。

国家电投则采取双平台战略,通过“融和元储+新源智储”覆盖全产业链。2023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4.8GWh,在电网侧调频市场占据35%份额。其虚拟电厂平台“兆瓦云”已接入20GW分布式资源,2025年市场交易收益突破1.2亿元。

而国家电网在长时储能领域布下重子。15年前便开始布局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旗下武汉南瑞已开发出模块化百千瓦级系统。在吉林松原乾安,全球首座100MW/4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交流侧系统集成,正是由其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完成。

央企间的竞合关系同样耐人寻味。2024年8月,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牵头的央企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整合33家央企及104家产学研单位,聚焦57项技术攻关任务。这种“竞争中有合作”的模式,既避免重复研发,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化布局中,央企正通过“技术+资本”双输出抢占制高点。例如,中国能建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4亿美元建设安集延储能项目;中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参建的沙特比沙500MW/2000MWh项目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电化学储能工程;中远海运集团创新物流模式,2025年完成1500余个超重储能柜发运沙特等,这些典型项目案例充分反映了央企全球布局上的竞合。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储能已成为各方力量争夺的“兵家要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