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亿元!央企储能新公司落子塞北
2025年07月25日关于超10亿元!央企储能新公司落子塞北的最新消息:当华北平原的夏夜被空调外机声笼罩时,内蒙古的风电场正将电流注入一组组巨型储能电池,悄然改写中国能源转型的版图。6月末,内蒙古电力集团全资控股的电网储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家注册
当华北平原的夏夜被空调外机声笼罩时,内蒙古的风电场正将电流注入一组组巨型储能电池,悄然改写中国能源转型的版图。
6月末,内蒙古电力集团全资控股的电网储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家注册资本达10.5亿元的新国企,由资深电力高管杨万春挂帅,经营范围覆盖发电输电、储能技术、热力供应等全链条业务。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常规投资,但背后隐藏着内蒙古的雄心在新型储能装机量突破10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之后,这家能源大省正试图通过国资平台整合储能产业,打造新能源时代的“电网中枢神经系统”。
为何是内蒙?
作为自治区直属特大型电网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供电范围覆盖72万平方公里,服务8个盟市1400万人口,更承担着向华北、陕西甚至蒙古国跨境供电的重任。2024年其售电量达3140亿千瓦时,资产总额148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20位。
央企“巨无霸”亲自下场储能领域,源于内蒙古面临的独特挑战。截至2024年底,当地风光新能源并网规模全国第一,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使电网安全承压。自治区政协得调研报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能源配建储能参与电网调峰不足、利用率不高”。
因此,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内蒙古被赋予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使命。成立新的储能公司成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水到渠成”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公司并非从零起步。翻开内蒙古电力集团的成绩单可以发现,在呼包鄂负荷核心区,10万千瓦级和20万千瓦级独立储能电站早已并网运行;而呼市可镇、包头百灵项目成为自治区首批电网侧储能示范工程。
数据显示,内蒙古新型储能真正的爆发在2024年——当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708万千瓦,同比激增246%,总装机量突破千万千瓦大关。
这个数字背后是内蒙古的储能布局正从规模化向技术纵深突破。
前文提及的呼包鄂负荷核心区已建成10万/20万千瓦级独立储能电站,2025年一季度实现6.2亿千瓦时充电量(放电5.3亿千瓦时);除主流锂电池项目外,远景能源在鄂尔多斯部署全球最大构网型储能系统,中绿电乌海项目探索大容量固态电池,磴口县在建项目则采用全钒液流与电化学混合技术等,推动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从未来规划来看,2025年更显激进,内蒙古电力集团计划再投60亿元建设200万千瓦新型储能,自治区层面则瞄准新开工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的更高目标。
繁荣背后的产业博弈
繁荣景象下,挑战同样尖锐。在2025年5月的储能企业座谈会上,内蒙古电力集团董事长张海峰直言“新能源装机规模庞大,但利用率提升迫在眉睫”。此前,一场聚集了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的会议,暴露出内蒙古新型储能的三大痛点。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目前,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熔盐储热等多技术路线并行,但调度接口与安全标准尚未统一。
盈利模式上,尽管蒙西地区试行“容量补偿+现货交易”、蒙东采用“容量补偿+辅助服务”机制,但政协委员田永指出,“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机制尚未形成”。
此外,是目前的产业链仍存关键短板。虽然赣锋锂业、比亚迪等企业已进驻,但高端电芯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环节仍需补强。
因此,国资平台此时入场,恰似下出一招“胜负手”——通过电网企业主导储能调度,可破解私企各自为政导致的系统协同难题。
从长远来看,内蒙古的野心远不止电站建设。自治区能源局最新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储能先进制造集群,在呼包鄂乌核心区构建“材料-电芯-系统集成”全产业链。
因此,围绕产业链的招商图谱需要多点展开,例如,吸引国轩高科等企业填补电芯制造缺口;引进索英电气等PCS变流器厂商;推动远景能源等深化系统集成能力等。
从草原到全国的变革辐射
内蒙古的试验可能重塑中国储能商业模式。当蒙西电网将散布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储能电站纳入统一调度平台,一种“全网共享” 的创新机制开始试运行。这将有望打破“一厂一储”低效模式,实现跨区域削峰填谷。
更深远的影响在跨区域层面。内蒙古电网既是华北电网的“充电宝”,又是蒙古国跨境供电枢纽。当储能节点嵌入这张能源互联网,塞北草原的风电可经储存后精准输送到北京夜间高峰,跨国电力交易也能规避峰谷波动风险。
阴山北麓的风机矩阵绵延至天际线,而新成立的储能公司正如一套精密齿轮,将无常的风转化为稳定的电流节奏——这里进行的,是一场关于能源控制权的深层实验。
国资平台整合调度、民营企业技术攻坚、地方政府集群招商——这个“铁三角”模式正从草原复制到全国。在新疆戈壁,中绿电的2000万元储能子公司加速推进全球最大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在青海盐湖,国家能源集团20亿元投资落地。
“未来三年,储能产业将从政策哺育期转向市场竞技期。”内蒙古政协专题协商会上的预判正在应验。国资平台整合调度权、民企提供技术方案、政府打造产业集群的“蒙西模式”,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样本。当2025年60亿元投资落地,蒙西新型储能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
草原上的风机昼夜旋转,而储能在那里,把风的语言翻译成电流的诗篇。
-
突发!晶科科技5亿储能基金宣告搁浅!2025-07-25
-
全球第一!瑞浦兰钧问顶2025年上半年全球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榜首2025-07-22
-
国网加入!又两家完成烧舱测试,储能卷无止境2025-07-17
-
两大储能电池订单落地!2025-07-16
-
上半年储能十大事件,这件事别忽略了!2025-07-15
-
欣旺达成立一家新的储能公司2025-07-15
-
突发利好!这里大型工商业储能将爆发2025-07-15
-
五粮液转卖储能?千亿酒企的“上头”之路2025-07-15
-
锂电巨头欧洲造汽车心脏,亚洲建储能粮仓2025-07-09
-
86亿豪赌东南亚!储能巨头加码马来西亚暗藏什么玄机?2025-07-09
-
西班牙大停电引发储能热潮,中东与欧美正成为新战场2025-07-09
-
去年收割老外34亿,储能大卖冲击创业板2025-07-09
-
2GWh!双登/易事特等拿下储能订单2025-07-09
-
山西400MW储能项目中标人突变 中建科工接替中建六局执行2025-07-09
-
重磅!储能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并留置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