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技术快速迭代人类离能源自由还有多远
2025年07月25日关于聚变技术快速迭代人类离能源自由还有多远的最新消息:一种终极能源正在从科幻变成现实。如果两个原子核相互碰撞发生聚变反应,就会释放巨大能量,将能量收集、利用,让其发电,商业价值不可限量。这就是资本市场上被热捧的可控核聚变概念,有人称之
一种终极能源正在从科幻变成现实。
如果两个原子核相互碰撞发生聚变反应,就会释放巨大能量,将能量收集、利用,让其发电,商业价值不可限量。这就是资本市场上被热捧的可控核聚变概念,有人称之为终极能源。因为与常规能源相比,它有数量级上的优势。
“可控核聚变带来的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它可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跃迁。”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说。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线有多条,以燃料角度有氘氚聚变、氢硼聚变,以约束角度有磁约束、惯性约束、激光约束等等。目前不少专家认为,现有技术路线中最具有商业化应用可行性的是氢硼聚变,因为其燃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环保,能高效直接发电。
神奇的聚变
与可控核聚变相比,目前所有的能源都算是常规能源。
从反应原理上看,煤炭、石油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风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核聚变是将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转化为能量,进而转化为电能,遵循的是质能方程(E=mc²)。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赵永涛介绍“从当量上来讲,一次核反应或者一次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一次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高100万倍,甚至更多。所以一旦核反应起来或核燃烧起来,那比化学燃烧的功率要大得多。”
核聚变的前提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克服相互之间的库仑力,发生碰撞,聚成相对较重的核,在此过程中会损失质量,转变成能量。氘氚聚变是核聚变的典型反应,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结合,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和一个中子,以及能量。
这个能量是巨大的,氘核质量为2.0141u(原子质量单位),氚核质量是3.0161u,氦核质量4.0026u,中子质量为1.0087u。此聚变反应中的质量损失是0.0189u,按照E=mc²来计算,对应能量约17.6MeV(兆电子伏)。无数的原子核相聚合会叠加指数级的能量。人类对核聚变的应用分为可控与不可控,氢弹属于不可控,如果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来发电,即是可控核聚变。
与核聚变相对应的核裂变,早已实现了商业化,典型的是核电站。裂变的原理与聚变相似,只不过是“反着来的”,它是由一个重原子核(如铀-235)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原子核(如钡和氪),同时释放中子。核裂变过程中也有质量亏损,转化为巨大能量。
核裂变的反应条件相对宽松,不需要高温高压。核电站通过缓慢的链式反应稳定地释放核能,这些能量被用来加热水并产生蒸汽,进而推动发电机的轮机转动,最终转化为电能。
核聚变的反应条件却相当苛刻,需要上亿的温度以及足够高的压力,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同时还要通过某些手段对等离子体形成约束。
走在商业化的路上
但直至目前,可控核聚变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而绝大多数实验仅已证明其科学可行性,并没有验证其商业性。但有一种聚变路线已经显现出商业化潜质。
以氘氚作为燃料的聚变,氚的成本高,有辐射。氢硼聚变由氢原子核和硼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氦原子核,即α粒子,无中子。氢硼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具备经济性,α粒子穿透力小,具备安全性。
新奥集团经过广泛调研,选择了氢硼聚变的路线。早在2017年新奥就开始了聚变商业化技术研发,布局球形环氢硼聚变技术。
新奥聚变实验首席科学家石跃江表示“新奥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实现聚变能源的商业化。我们的研究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和时间表。2035年我们要验证氢硼聚变商业化可不可行,从那个时间点倒排。我们要做四个装置,每个装置的时间节点是多少,目标是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一环扣一环,所以我们的装置迭代升级非常快。”
据了解,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新奥建成“玄龙-50”装置,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它的电流驱动曾达到170kA,创造了电子回旋波(ECRH)无感驱动世界纪录。
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玄龙-50”升级为“玄龙-50U”。升级后的“玄龙-50U”参数指标提升10倍以上,并在2025年实现了百万安培、4千万摄氏度氢硼等离子体放电,以及1.2特斯拉强磁场稳定运行1.6秒的世界纪录,验证了高参数氢硼等离子体的可实现性。同时,新奥并行启动了更高参数的“和龙-2”建设,探索解决氢硼聚变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
仍需全球努力
在全球核聚变领域,对于技术的探讨都是开放的。
7月14日,新奥集团主办的第三届氢硼聚变研讨会汇聚了中、法、德、美等11国近50家顶尖科研机构专家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特派代表。
“聚变能源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作为前无古人的复杂系统科学与工程,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去开放合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创新突破。”刘敏胜说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对外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LabanCoblentz)也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变实验平台,ITER计划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几万名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协作。新奥在球形环氢硼聚变领域的积极探索,是对全球聚变科研发展的重要贡献。ITER未来希望加强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携手推动全球聚变科技加速发展。唯有通力协作,才能使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聚变事业稳步向前。”
但氢硼聚变现在仍有一些难题需要突破,例如氢硼聚变的理想反应温度超过10亿度,目前还远远达不到。不过,“通过非平衡状态的维持、燃料比例优化和反应截面的重新研究,氢硼聚变充满希望。非平衡状态是氢硼聚变能够实现的重点。以往的研究认为核聚变需要等离子体在热平衡状态下才可以实现,后来研究发现,氢硼聚变是可以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西安交通大学外籍教授霍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专家认为,氢硼聚变终将推动人类从“能源约束时代”迈向“文明能级跃升时代”,新奥也提出了“在2035年进入聚变堆阶段,助力中国发出聚变能源的第一度电”的目标,人类何时能够实现能源自由,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资钛出品)
原文标题:聚变技术快速迭代人类离能源自由还有多远
-
楚能新能源豪签百亿长单!2025-07-25
-
超百亿!楚能新能源又下发采购大订单2025-07-19
-
特斯拉全新车型金秋上市,LG新能源独供动力电池2025-07-19
-
重视美国新能源政策转向2025-07-09
-
新能源政策「攻坚年」:市场化改革 + 技术破局,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四大核心变化!2025-06-26
-
PACK制造工艺:新能源电池包液冷系统工作原理2025-06-20
-
PACK制造:新能源电池包液冷板类型2025-06-20
-
重磅!楚能新能源入局造车2025-06-20
-
53亿元!LG新能源斩获中国车企巨头圆柱电池长单2025-06-18
-
47亿!两大电池新能源项目在广东茂名开工2025-06-15
-
强强联合!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携手,定义超安全储能新标杆2025-06-15
-
瑞智新能源第一代主动功能隔膜:重塑高安全、高倍率电池新时代2025-06-08
-
绿电直连新政突袭!新能源行业要变天?这三类企业将迎爆发式机会!2025-06-02
-
50亿!楚能新能源再签大合作2025-05-26
-
CIBF2025直击|星云股份全场景检测方案亮相 构筑新能源安全新生态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