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储能“国家队”出席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10-16 16:00:32
热度:9

2025年10月16日关于储能“国家队”出席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的最新消息:2025年上半年,中电装储能国内与全球系统出货量双双跻身行业前五。©图源|盐图库文|王璟编辑|杨倩来源|太瓦储能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

2025年上半年,

中电装储能国内与全球系统出货量

双双跻身行业前五。

©图源|盐图库

文|王璟编辑|杨倩

来源|太瓦储能

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凤作为储能领域唯一代表出席并发言,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李洪凤自2024年6月起执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作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他拥有丰富的央企管理经验,曾任中国诚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总规模达2000亿元)董事长等职。

与李洪凤一同发言的还有七位来自学术界、金融界与实体产业的代表,分别是

学界代表

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杨赫(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

金融机构代表

张瑜(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产业界代表

江鑫(合肥产投集团董事长)

周宇翔(黑湖科技创始人)

叶国富(名创优品创始人)

与会专家企业家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同时就更好地实施宏观政策、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李强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综合治理无序竞争、非理性竞争,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等。这些政策导向为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确定性与发展信心。

作为国务院批准组建的输配电装备“链长”企业,中国电气装备2021年由中国西电、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等央企电力装备“王牌”重组而成,近年来持续深化专业化整合。

重组后该集团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财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总收入从629.8亿元增至1003.4亿元,利润总额从20.8亿元跃升至50.2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6.22%、55.4%。2024年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7.77%,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其中,智慧电气板块作为核心支柱,2024年营收803.50亿元,毛利率19.92%,占比77.31%;2025年上半年营收388.98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6.49%,彰显主业提质增效成果。

2024年2月21日,这家千亿级电力装备龙头正式成立中国电气装备储能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装储能”),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整合了集团旗下优质储能资源,包括许继电科储能、平高储能科技、山东电工时代三大龙头,持股51.00%,致力于打造央企储能龙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亦参与此次整合,以1.25%的持股比例入股中电装储能,从核心供应商跻身战略投资者,实现“国家队”与头部电池企业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绑定。

重整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储能业务已具备相当规模。

2023年在运在建储能项目超9GWh,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627.2亿元,同比增长91.76%,对集团收入贡献率超36%。当年集团营收突破千亿、利润增长超60%,为储能扩张提供坚实后盾。

当前,在中国储能生态中,中国电气装备扮演着双重关键角色

一方面,作为大型储能设备采购方,其对上游电池厂商拥有强大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系统集成服务商,可为终端用户提供覆盖“发-输-配-用”全链条的储能解决方案。

作为招标方,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自2023年起便大规模启动电芯采购。

2023年4月,集团采购超5GWh储能电池。2024年完成14.54GWh电芯集采,为当时央企最大规模。2025年8月再启动7.25GWh集采。

这些采购聚焦314Ah等大容量电芯。楚能新能源、海辰储能、天合储能、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从中胜出。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别为其前两大电芯供应商,采购额达20.69亿元和5.9亿元。进入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继续以3.77亿元采购额稳居核心供应商之列。

作为系统集成商,中国电气装备通过旗下储能公司累计出货超40GWh,承建包括全球首个百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项目在内的500余个储能项目,户用储能产品已出口至南非、德国、意大利等国际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电装储能国内与全球系统出货量双双跻身行业前五。

财报披露,2020年-2023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充换电及储能业务合同额从17.74亿元狂飙至199.92亿元,暴增10倍,推动高效能源业务占比从9.79%提升至17.52%。

中国电气装备储能业务坐上火箭的“秘密”,藏在其客户名单中。

凭借国内最完整、安全的输配电一二次产品产业链,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成为“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及能建、电建等央企输配电产品核心供应商。

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气装备来自国网、南网两大电网公司的销售额超310亿元,贡献收入超34%。

▲来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4年债券募集说明书

储能与输配电天然不分家,依托强大的客户基础与场景落地能力,这家电气巨头顺势切入下游新能源、储能业务。

截至今年8月,中电装储能已中标华电、华能、中核汇能、中能建、中电建等框架项目超36GWh,落地新疆可再生能源并网、贵州煤矿“经济型+应急保电”等创新场景。

与此同时,中国电气装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2年曾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签署7.6亿元储能工程大单。

产能方面,中电装储能已建成储能智能化生产基地,储能系统集成、电池PACK年产能分别为20+GWh、30+GWh,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场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储能业务高速扩张,但其所属的“高效能源板块”(含储能、新能源、充换电等)营收占比收缩,从2023年的17.52%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05%;毛利率为8.09%,也大幅低于支柱业务智慧电气的19.95%。

对此,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解释称,这是主动“控风险、调结构”的结果一方面严控新能源项目投资边界,另一方面受光伏风电及储能系统价格下行影响,导致收入阶段性回调。

即便如此,中国电气装备仍坚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储能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在国家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近30%。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之年,中国电气装备正以储能为支点,加速构建覆盖研发、制造、集成、运营的全链条能力,全力冲刺2035年“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目标。

原文标题:储能“国家队”出席总理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