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36亿千瓦风光目标引爆储能需求!习近平宣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9-25 11:00:27
热度:8

2025年09月25日关于 36亿千瓦风光目标引爆储能需求!习近平宣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的最新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视频致辞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习近平在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视频致辞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正值《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的关键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决定性阶段。他呼吁国际社会要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并特别指出绿色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解码36亿千瓦目标背后的雄心

这一装机目标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先看看数据。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风电装机约5.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约8.9亿千瓦,风光合计装机容量约14.1亿千瓦。从14.1亿到36亿千瓦,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新增风光装机超过21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需超过2亿千瓦。

这一目标远超《“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设定的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准线,显示出中国加速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

随着风光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储能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专家分析指出,要实现36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的稳定运行,配套储能系统需达到相应装机的15%-20%,即5-7亿千瓦的储能需求,市场规模将达数万亿元。

“构网型储能将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电力系统专家指出。当风光电源超越煤电成为主体电源时,储能系统需要承担起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稳定电网功能,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

在新疆、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分布式能源密集区域,储能系统将发挥电网稳定器、电力调节阀的双重作用,确保新能源电力的高效消纳和安全输送。

实现36亿千瓦目标需要多重技术路径协同并进

1. 大型基地攻坚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优异区域集中建设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形成规模化开发优势。

2. 分布式加速在中东部地区大力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结合用户侧储能构建“自发自用”的能源微网。

3. 智能电网升级提升跨区域输电能力,建设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

4. 混合技术应用推广“光伏+储能”、“风电+氢能”等多能互补模式,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承诺

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呼吁发达国家落实减排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作为 “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 ,自五年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已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这一装机目标的宣布,正值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挑战的关键时刻。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联合国多次警告全球变暖正在加速。中国的这一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习近平主席的坚定表态,为整个清洁能源产业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当习主席宣布36亿千瓦目标时,整个能源行业为之震动。这一目标比业内最乐观的预测还要提前5年实现。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风光装机的每一次跃升,都是储能产业跨越发展的新契机。

随着36亿千瓦目标的确立,储能行业将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具体来看。

1、电源侧储能需求激增配套风光电站的储能系统将成标配

2、电网侧规模化应用长时储能技术将在电网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

3、用户侧多元发展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

4、 技术创新加速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化技术路线将齐头并进

而技术挑战同样突出。例如,如何降低储能系统成本、提高循环寿命、增强安全性能,以及如何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都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