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之际,这家储能厂商遭巨头“突袭”
2025年07月09日关于港股IPO之际,这家储能厂商遭巨头“突袭”的最新消息:在海辰储能港股IPO钟声还没敲响前,一场精心计算的法律狙击骤然来袭。宁王的专利围猎2025年6月25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像一盆冷水浇在海辰储能头上——宁德时代以
在海辰储能港股IPO钟声还没敲响前,一场精心计算的法律狙击骤然来袭。
宁王的专利围猎
2025年6月25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像一盆冷水浇在海辰储能头上——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正式起诉这家即将叩响港股大门的储能新贵,开庭日期就定在一个月后的8月12日。
这个时间点卡得精准,比NBA上演的0.3秒绝杀还让对手窒息。
海辰储能于今年3月25日递交上市申请,8月正值港交所聆讯关键阶段。若法院认定案件影响持续经营能力,根据《上市规则》第8.04条,其IPO进程可能会被直接终止。
宁德时代在狙击竞争对手IPO方面早有“前科”中创新航2022年港股上市前夕突遭5.18亿元专利索赔;蜂巢能源科创板IPO期间因竞业协议诉讼被迫调整进程。因此,参考蜂巢能源2023年的经历,短期内海辰储能更大的可能是延迟聆讯,需补充“案件无重大影响”法律意见。
而本次对海辰储能的诉状直指海辰储能命脉产品——587Ah电芯。
宁德时代指控该产品与其专利技术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公认10%的技术代差红线。更耐人寻味的是,两家企业产品发布时间仅隔两月海辰4月发布587Ah电芯并联合制定尺寸标准,宁德时代6月即宣布量产同型号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诉讼背后还缠绕着复杂的人事恩怨。
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及3名执行董事均来自宁德时代,2023年吴祖钰就因违反竞业协议被判赔偿100万元,2023年仲裁成立,吴通过妻子账户支付违约金。而新诉状进一步指控海辰通过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关联公司系统性挖角宁德时代核心技术人员,加速技术泄露。
300亿估值背后的裂痕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上看,这家成立仅五年的企业书写了储能行业奇迹——营收从2022年36.15亿元飙升到2024年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9%;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冲进前三,62GWh产能遍布中、美等四地。
业绩数据撑起的300亿估值下,裂痕却在IPO前夜集中爆发。
技术自主性遭遇致命拷问。虽然海辰宣称拥有超1000项专利,但其核心团队深度依赖“宁德系”背景。宁德时代代理律师在庭审材料中揭露,前研发骨干张某通过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挂职,实际为海辰提供技术服务,涉嫌转移商业机密。这种人才输送模式让技术来源蒙上阴影。
盈利情况方面,2024年海辰储能实现2.88亿元净利润,同年有4.14亿元政府补贴入账。扣除补助后实际亏损超1亿元。
毛利率方面,国内业务毛利率仅8.1%,全靠海外42.3%的高毛利勉强支撑,而海外支柱正在崩塌。
2025年6月,美国储能巨头Powin Energy突然破产——这家占海辰2024年营收17.3%的第一大客户,手握价值15亿元的5GWh电池订单瞬间化为泡影。
雪上加霜的是,宁德时代此次诉讼提及的587Ah电芯,正是海辰攻坚海外市场的“秘密武器”。
储能战争升级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2023年以来已有超70家储能企业IPO遇冷,价格血拼与专利诉讼形成双重绞杀。
价格方面,国内储能电芯价格从2022年0.8元/Wh暴跌至2025年0.3元/Wh,跌幅达62.5%,价格战已让多数企业游走亏损边缘。
在专利方面,宁德时代已建成覆盖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储能专利矩阵,法律武器成为其遏制对手的新杀招。
二线厂商的困境在于技术路径的高度同质化。海辰主力产品从280Ah到587Ah电芯,技术路线与宁德时代几乎平行演进。
因此,在近期爆发的第三代电芯之争中,海辰储能在内的多家厂商试图定义新规格,这或许是直接触发宁德时代专利反击的导火索。
据了解,2023-2025年电池专利纠纷数量激增50%,竞业协议执行率提高300%。
当宁德时代通过专利诉讼从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到海辰储能逐个“点名”时,其余厂商都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没有技术护城河的产能扩张,是否只是给巨头准备的待收割战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海辰储能的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66.5%升至73.1%,银行借款余额达到99.83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借款为36.58亿元,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94亿元。这意味着,若偿还短期债务后,其在手现金余额将捉襟见肘。
截至2025年1月31日,海辰储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下降至26.96亿元,而短期借款却有35.91亿元,在手现金已难以覆盖短期有息债务,需关注财务健康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影响,任何一项败诉赔偿都可能成为压垮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
纸船难渡资本深海。随着美国客户破产、宁德诉讼、政府补贴退坡三重因素叠加,海辰储能的资本故事已显裂痕。
储能行业经历从野蛮生长到技术垄断的残酷转型。巨头挥舞专利大棒截杀IPO进程,或是在宣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能竞赛已然终结。
这场定于8月12日的庭审,对海辰储能和行业的未来发展影响几何?欢迎留言讨论。
上一篇:“能源自杀法案”居然真来了
-
2GWh!双登/易事特等拿下储能订单2025-07-09
-
山西400MW储能项目中标人突变 中建科工接替中建六局执行2025-07-09
-
重磅!储能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并留置2025-07-09
-
攀登储能安全新高度!瑞浦兰钧储能产品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2025-07-08
-
海博思创签储能电池大订单2025-07-08
-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2025-07-08
-
两大万亿霸主"联姻":0.36元/Wh极限低价搅动储能变局2025-06-27
-
央企扎堆、巨头扩圈,2025储能“卡位战”爆发!2025-06-26
-
13亿元!永臻股份拟投建内蒙古300MW/1800MWh储能电站2025-06-26
-
2025年储能行业:大储延续高景气度,工商储市场爆发2025-06-26
-
RTE虚标?能量效率如何“吃掉”储能电站的利润2025-06-26
-
一代全球储能新贵的滑落!究竟是美国的猛砍补贴,还是价值未曾深耕的裂痕?2025-06-26
-
十年亏损坚守,中国破局全钒液流电池“卡脖子”!全球最大储能电站背后的硬仗2025-06-26
-
工商业储能市场竞速,远景如何把握“确定”2025-06-26
-
获TüV莱茵实验室认证,远景动力以安全定义储能新标准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