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技术超欧美,就被政策卡脖子?中国电动车的新难题来了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2-05-12 12:00:12
热度:108

技术超欧美,就被政策卡脖子?中国电动车的新难题来了欧美面对中国崛起会做哪些操作?很显然,在技术发生超越时,新的政策开始进一步钳制,直到实现下一个平衡。你会在买一辆新能源车的时候,优

欧美面对中国崛起会做哪些操作?很显然,在技术发生超越时,新的政策开始进一步钳制,直到实现下一个平衡。

你会在买一辆新能源车的时候,优先考虑合资车吗?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吧。

大的市场现状是,除非你拿着25-35万的预算,不想在买车上多花或者少花钱,就在这个范围内选,除了特斯拉和大众ID.之外,几乎没什么能买的外资车。和燃油车时代不同,国产车现在手里拿着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五菱、奇瑞、长安都能造出5万以内的电动车销量还不错,外资车无法染指(另一说,因为利润微薄,不想染指);10万-20万的市场,被比亚迪牢牢掐在手里,同样的价格上,国产车的续航长、配置高、质保好,反观外资车,频频在同价位里只能给到500公里以内的续航表现;再到35万以上的市场,蔚来、理想捏着话语权。你可能会疑问,特斯拉在那个价格里也ok啊,但其实Model Y的销量支柱是入门版本。

总之,看着智能化技术进步、看着价格表现、看着续航里程,中国新能源车面对外资车,优势是明显的。但,就在眼前,舆论的声音也比较明确的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较为理性的冷静看待,毕竟外资车在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反攻,另一种是较为感性的,认为接下来大局已定。

眼前,第三次卡脖子,又要来了?

汽车市场的竞争,和其他消费品一样,内核是谁能在贴合某一地区消费需求之后,价格更低、技术更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至今,已经10年有余,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更早,因此体系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能力有优势,很好解释。

不过,目前市场的格局变了,欧美都开始推动电动车技术加速进步,也就如此,开始了新的博弈。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的蜂巢能源等,已经纷纷杀入了外资车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体系。比如,宁德时代连续几年拿下全球出货量冠军,并且开始在欧洲建厂,对欧洲车企进行供货。再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目前已经开始对外资车进行供货,同时大众在中国市场开始控规电池企业,未来也有反哺海外的能力。

分析一件事如何能最有效,自然是在考虑全局的情况下,针对最重点问题进行剖析。中国车、技术都在进步,外资车也在加速进步,二者之间的碰撞会不可避免。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开始推动出海,面对限制、卡脖子的频率,也会愈发变高。面对问题,给到解决方案形成突围,再形成新的平衡,接下来显然是种常态。

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技术领域在哪?自然是动力电池。目前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进步很快,而且能兼具低成本。简言之,动力电池看东亚,东亚范围看中国,国际上的先进技术(CTC、4680都有同类解决方案,还有刀片电池的专利保护)中国都有,出货量中国最稳,而且价格并不贵。

截止目前,动力电池领域,比较明确的卡脖子发生过2次。

第一次,源自加拿大最大电力公司-魁北克水电手中所掌握的磷酸铁锂电池CN 100421289C等全球技术专利。2005年左右,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发展初期,其提出中国磷酸铁锂生产厂家需经由他们授权,入门费用1000万美元,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至少需要支付2500美元专利使用费等。

直至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理宣告其专利无效。同时,在后续,日韩电池厂开始在中国大打价格战,以低于成本价超过50%的价格,冲击刚刚萌芽的中国电池行业,直至后来的工信部动力电池白名单出炉,日韩企业才开始消停。

第二次,从2021年至2022年一直在发生,关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供应,以及原本的全球化上下游格局被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加速扰乱。眼前,动力电池不断涨价,新能源汽车不断涨价的背后,同时掺杂着国际炒家的身影,也掺杂着资本、国家意志等方面对资源的争夺,比如不久前镍王青山集团的局面。

动力电池的资源分配,国家正在调整,相关部门预计2年时间锂资源等会回归之前的状态。而就在这一期间,因为各国法规的变化,我们还要面对新的争斗与限制,所以先别着急乐观。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