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理想汽车登陆港股,蔚小理内战即将打响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1-08-15 18:08:52
热度:55

理想汽车登陆港股,蔚小理内战即将打响8月12日,理想汽车正式于港交所挂牌。因疫情原因,挂牌仪式以直播方式在线上进行,规模小,流程简单: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简短发言,团队敲钟(

8月12日,理想汽车正式于港交所挂牌。因疫情原因,挂牌仪式以直播方式在线上进行,规模小,流程简单: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简短发言,团队敲钟(上图),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接受采访。

此番赴港上市,理想汽车共计发行1亿股,每股发行价118港元,相比此前公告150港元每股的价格有所下调,想来与近期汽车板块动荡有关。就在理想汽车确定港股发行价的那天,小鹏刚刚经历了近5%的下跌,7月30日行情最惨淡时甚至一度下探到131.20港元,跌幅接近20%。

理想港股上市当天,汽车板块延续着动荡,小鹏收盘价相比前一天跌去6.5港元每股。理想首日也告破发,收盘价每股117港元。

如同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沈亚楠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前打了预防针:“我们并不是特别关注短期股价,更多考虑的是有效开辟高效融资渠道,有效地进入下一阶段的竞争。”

这番话也为此次赴港上市定下基调:一切的着眼点都是下一个阶段的竞争,而非当下。事实上,当下理想的市场表现非常理想,沈亚楠透露,ONE的订单已经破万,乐观估计会在9月实现交付破万,“根据之前的预估,今年整体毛利会达到19-20%……我们的经营性现金流从去年的第二季度开始就是正的了”。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不是加大对未来的投资,早已经连续盈利了。

那么,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为何如此紧迫地融资加大投入?

1内战即将打响

这次敲钟仪式的采访环节(下图)里,沈亚楠做了一个分量极重的表态:“我们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了研发,所以从净利的角度,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没有盈利的状态。”

早在今年初李想发布的公司内部信里,就已经为当下的形势做好了定调:

“中国到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20%以上的市场份额才是成为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而理想届时会拥有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也恰恰是今年一季度,理想由去年四季度的小幅盈利突然转向亏损,紧接着便是蔚小理相继传出的港股上市消息。甚至,理想港股上市也不意味着资金储备就算完成——“不排除回归A股的可能性,内部已在探讨。”沈亚楠说。

似乎理想汽车的竞争形势在一瞬间变得极为严峻,要抓住一切能融资的机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VIVO、华为接连传出造车传闻,小米正式宣布入局,这些举动能够为我们揭开谜团:巨头们的涌入很可能在业内早有风声。

然而随着巨头涌入,竞争将进入非理性阶段(此前文章《蔚来的摩拜困境》中有过阐述),参与者在这个阶段必须紧紧盯着“提升份额”这个目标去狂奔。这就要求理想必须进入到更加大众化的市场,投放更多产品。

这也就意味着,理想必须走出如今的舒适区。ONE单枪匹马的当下,其30万的价位避开了几乎所有EV品牌,小鹏主攻20万价位,比亚迪汉同样,而即便价格稍有接近的Model Y与蔚来ES6,产品定位又比ONE低一级。因此理想得以在这个价位市场里直接与合资燃油车竞争,并且凭借性价比和新造车身份形成差异化优势。

招股说明书显示,理想计划在2022年推出3款增程车型,2023年起每年推出两款EV。蔚来8月12日已确定将推出副品牌进入平价车市场,而随着理想进入平价市场、高压充电EV投放,其与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本土EV厂商的内战将会全面打响。

到那时,ONE的成绩便不再作数,理想要迈出新的脚步、踩出新的脚印。

理想ONE今年及去年前7个月交付量

2内战的策略

面对残酷且全新的形势,沈亚楠解释了理想的竞争策略:“理想汽车对于市场的看法是,我们并不是在纯电车市场竞争,我们看的是整个乘用车市场。不论增程或纯电,要更多地替代燃油车,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焦点并不是抢夺EV同胞的份额,而是要抢夺燃油车份额,比EV同胞们抢得更多。

这一切建立在充分的自信之上,沈亚楠大胆表态:“替代燃油车的瓶颈是什么?现在大家公认的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在驾乘感受方面、智能化方面都是领先的,之所以没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还是由于充电体验的问题。”

从增程到高压充电,整个技术演化的思路其实一脉相承,“希望补能体验基本等同于燃油车,和加油一样方便”。沈亚楠同时透露,为确保这一思路能够如实呈现在用车体验中,理想会提前对充电网络进行布局,“可能在今年晚一些时候,大家就会看到我们有一些动作了。”

当竞争的基础逻辑确定下来,具体的市场选择便相对简单,寻找有规模的,且燃油车实力薄弱的区域。在招股说明书里,理想已经进行了清晰的规划:针对家庭用车,20-50万价格区间。

家庭用车相对容易理解,这是本土购车的主流文化,也已经在理想ONE出众的销量上得到过验证。而20-50万价格区间的选择,则有更大的学问。如果单纯谈论规模,15-20万级别细分市场显然是更大的蛋糕,只是长期以来大众、丰田等主流合资品牌已经将这片细分市场培育得极为成熟。但20万级别市场则是主流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之间的相对真空地带,大众、丰田冲上去有难度,BBA看这里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又切实发生着,这一级别市场因此成了EV厂商的金矿。对此,小鹏P7、比亚迪汉已经有过重复验证。

图片及数据来源见水印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采访时有媒体提到不久前低速电动车迎来利好政策,理想是否考虑重启SEV项目。沈亚楠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专注点是20-50万之间的家庭用车。因此虽然低速电动车有了明确的政策,但是我们不会在SEV上做投入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所谓计划,就是要按照它去严格执行的东西。

3冲冲冲

再来回顾一下理想今后数年的产品投放节奏:2022年推出第二代增程平台,即X平台,推出3款增程车型;两个EV平台,Whale与Shark,2023年起每年推出两款EV。

来做个简单的统计:从2015创立到2019年底ONE交付,共用时4年;从2019到2022年3款增程新车交付(按照上市即交付来算),共用时3年;从2022到2023年两款EV上市,用时1年;且从2023年起,将每年推出两款EV。按阶段划分:最起初4年,理想只造了1款车;之后3年,理想造3款车;再之后,理想每年造2款EV。

节奏加速显而易见,至于投入规模,沈亚楠在采访时透露:“每款车的投资大概在25亿左右。”

上文中说过,李想对2025年的预测是市场规模800万辆、理想占20%份额。为了支撑这一目标,这种产品投放的节奏,这种数额的投入规模,显然是必要的,并且,显然也是不足够的。事实上我们都已经看到,蔚小理近期展开了新一轮动向,也就是产能升级,这是一种近乎赤裸的表态:“我们清楚自己想要多大的市场,我们清楚自己能得到多大的市场。”

4月29日,蔚来位于合肥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先期建设投入500亿人民币,规划产能100万辆。

7月31日,小鹏武汉工厂项目启动,投资超47亿人民币,产能10万,加上肇庆与在建的广州工厂,合计产能达到30万辆。

理想常州工厂现阶段产能有10万辆,2022年新车间完工之后将扩充到20万辆。同时,沈亚楠证实了接洽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的消息,此前有知情人士称该项目产能约25万辆至30万辆,总投资约60亿人民币。

800万本土总销量,按照20%份额计算,每年销量将达到160万辆。换句话说,理想现在这满打满算每年50万的产能,连零头都不够。

至于投入,5款新车、每款25亿,加起来125亿,再加上顺义工厂预估的60亿,总共185亿人民币。这次登陆港股计划募资11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27亿元,不过是185亿的一半多一点。

故事才刚开始呢。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indent: 2e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