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变局:宝马力推大圆柱电池的背后故事
动力电池变局:宝马力推大圆柱电池的背后故事【摘要】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技术转向大圆柱电池,通过800V高压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的突破性表现。随着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入局,大圆柱电池正从技术路线之争中突
【摘要】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技术转向大圆柱电池,通过800V高压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的突破性表现。
随着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入局,大圆柱电池正从技术路线之争中突围而出,或将重塑未来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这场变革既是性能与成本的平衡艺术,更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全新考验。
以下是正文
01宝马为何押注大圆柱电池?
今年2月21日,宝马集团首次全面发布全新一代电驱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圆柱电池技术的量产计划。
在汽车的动力电池领域,方形、软包和圆柱是最常见的三种电芯封装方式。一直以来,方形电池都是绝对的主流。
根据起点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方形电池以513.7GWh占比96.7%,圆柱电池占比仅有2%。
其实早在2020年9月,马斯克就亮出了4680大圆柱电池,通过更大的体积换取了电池更快、更高、更强的效果。
具体来看,大圆柱电池在800V高压平台下,仅充电10分钟续航便能增加300公里,大幅提升客户充电体验。
在“电池包更薄,充电更快,续航更长”的设计理念下,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目前已成为汽车的不二之选。
尽管大圆柱电池有诸多优势,宝马的前五代动力电池却一直采用方形电池,第六代突然转向大圆柱电池,与客户需求密切相关。
慕尼黑的一场小范围群访中,宝马集团董事诺德科沃奇提到,“大圆柱电池虽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但它是基于宝马客户需求整合的综合最佳解决方案。”
宝马希望为用户提供运动型的驾驶体验,这就要求电池必须快速进行能量输出,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耐用和循环寿命稳定可控。此时此刻,大圆柱电池就成为了最优解。
不过,大力推广大圆柱电池就必须面临量产的难题。特斯拉4680电池自发布以来量产之路极其不顺。据猜测,原因在于特斯拉追求全干法电池工艺,理论上此方法可以极致降本,但实现并不容易。
宝马汲取了前人经验,选择了更加稳健的湿法工艺,但还是要面对极耳的模切、揉平和焊接等难点。量产之路,仍任重道远。
02宝马大圆柱背后的中国电池供应商
宝马董事诺德科沃奇曾表示,“宝马第六代电池的布局更加全球化。我们与合作伙伴一道,在中国、欧洲、美国新建生产基地。”
此前,宝马集团已经公布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将为宝马供应大圆柱电池给中国和欧洲市场,为此两家公司在中国和欧洲都将就地建厂。美国市场的供应商则只有远景动力一家。
宁德时代和宝马结盟于2012年。彼时,宝马要为自己的纯电车之诺1E寻找电池供应商,向宁德时代抛出了橄榄枝。宁德时代是跟宝马最早合作的中国电池企业,这次和宝马的合作也是宁德时代成为“宁王”的开始。
亿纬锂能很早就坚决押注大圆柱电池路线,也让它在宝马的供应商伙伴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当2022年宝马决定新一代电驱技术要走大圆柱路线的时候,亿纬锂能一跃成为宝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远景动力(AESC)早在2007年便成立雏形,是日产与NEC合资成立的全球第一个量产动力电池的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动力电池的“老前辈”。
2019年,中国远景科技集团将AESC纳入麾下,成立远景动力。目前远景动力在全球有13个制造基地,动力电池装车超过100万辆。
早在十多年前,远景动力就扎根于美国,其首座美国工厂田纳西工厂于2012年便实现投产,今年该工厂新建的储能电池产线也已投产。截至目前,远景动力已经积累了大量在美国市场下的生产经营经验,在美国市场有极强的适应力,这也是宝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2022年10月,远景动力拿到宝马集团确认订单。据悉,远景动力已在位于无锡江阴的超级工厂启动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的交付,首批产品已发往美国,将用于宝马集团的第六代全球电动汽车平台。
03重塑行业格局
一直以来,宝马在汽车行业都充当着“风向标”的角色,此次力推大圆柱电池,对现有格局变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圆柱电池的制造端口,已经有了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松下、三星等等支持者,甚至比亚迪在2023年也传出了生产大圆柱电池的消息。
电池的应用端口,特斯拉、宝马汽车、沃尔沃、保时捷、蔚来等也都公开宣布将采纳大圆柱电池。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表态“大圆柱电池将成为未来高、中端车辆的主要电源方向。”
各大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对于大圆柱电池的需求将达到百GWh级别,2030年的市场需求相比2025年还将有4—5倍的增长空间。
面对这样一片蓝海,车企的积极布局或将引发下一轮电池竞赛。
当然,大圆柱电池的成本控制,(半)固态电池等新兴电池技术仍是供应商们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
04尾声
宝马的入局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更预示着动力电池的“圆柱时代”将加速到来。
但大圆柱电池能否真正续航未来,既取决于产业链的协同突破,更在于能否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找到完美的“黄金平衡点”。
供应商的全新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 XINLIU -
原文标题:动力电池变局宝马力推大圆柱电池的背后故事
上一篇:重磅!蜂巢能源拿下奔驰定点
-
锂离子电池铝箔如何影响超声波焊接质量?2025-07-16
-
突发!台湾“超级电池工厂”爆炸起火2025-07-16
-
21亿电池项目签约兰州2025-07-16
-
新一轮消费电子倒逼锂电池进化,技术变量发生更替2025-07-15
-
蜂巢能源如何从短刀电池突围到全球市场?2025-07-15
-
固态电池风口来袭,湘潭电化能否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2025-07-09
-
210万支半固态电池即将来袭!工商储天塌了?2025-07-09
-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固态电池设备关键环节,前中段引领突破2025-07-09
-
消费电子迎来锂电池革命:硅碳负极+半固态要彻底爆发了?2025-07-08
-
总投资455亿元!三大动力电池项目齐刷进度条2025-07-08
-
全球最薄、行业最大,荣耀Magic V5电池技术突破背后2025-07-08
-
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创新航单月新高!2025-07-08
-
一硫化锂固态电池材料资产被抛售!2025-07-08
-
突发!上市电池公司102亿项目终止2025-07-08
-
又一固态电池中试线启动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