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锂电网 > 焦点新闻 > 小马智行+中国外运、吉利+Waymo,自动驾驶企业和主机厂开启“共生模式”

小马智行+中国外运、吉利+Waymo,自动驾驶企业和主机厂开启“共生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30 20:00:43   浏览次数:82


“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主机厂快速“补课”

主机厂们正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新势力已经向大家证明了智能化车型的体验和市场地位。主机厂尾大难掉,想要加快转型步伐,和技术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或者创办合资企业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对车企来说,这种合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利好:

第一,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浪潮给了国产品牌超越国外老牌车企的机会,国产车品牌正处在向高端款转型,同时逆袭BBA们的关键节点,离不开产品智能化升级的赋能。

多年来,国产车企中合资企业占据主流市场,但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依然有较大差距。电动化、智能化浪潮让中外车企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蔚小理等国产品牌已经向海外进军,证明国产车制造水平已经获得海外市场的肯定。

在这种转机之下,更多的国产汽车品牌想要推出自己的高端车型,提升品牌溢价和美誉度。

在今年广州车展上,长城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汽车,发布的首款车型沙龙机甲龙,预售价达48.8万元。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今年发布的极氪001车型也交付了不少。

不难发现,成立新的高端品牌,俨然成为国产车企的常态。而在智能化浪潮之下,关乎智能体验的配置是衡量一款车是否高端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说,体验升级、软件更新的速度成为车企之间角力的一个焦点。

在苹果、华为、小米等企业发布会上,每家推出一款智能手机时,都要对性能较前代提升度、参数配置大肆渲染,特别是旗舰款,不拿出点儿独门黑科技,就难以说服粉丝换新手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汽车发布会上也势必会上演类似的一幕。

不难预想,未来汽车的属性也会逐渐向消费电子产品偏移,经销商模式会被颠覆,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会更紧密,车企之间会比拼功能与性能迭代的速度。因此,车企要想保持产品的快速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智能化技术更先进、更垂直的智能驾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是关键。

第二,订阅式软件服务与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会使得大部分汽车价值链从硬件转变为软件和服务,车企需要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型,也离不开自动驾驶科技公司。

首先,基于OTA实现的汽车订阅式软件服务已经在很多新能源车型上实现。例如,特斯拉OTA平均2-3个月定期更新一些软件软件功能,每次升级都带来整车配置、功能体验的焕新,汽车的消费电子属性越发明显,产品越来越像手机了。

随着智能体验的不断增多,车企在软件上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多,使得软件利润已经占据整车利润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订阅式服务让汽车在生命周期内持续为主机厂带来利润。

其次,从长远来看,Robotaxi会走向熟,逐步取代有人驾驶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平台受到Robotaxi的冲击。而自动驾驶技术是Robotaxi模式能否跑通、盈利多少的关键。这意味着,未来车企会有多种盈利模式,而能否抓住在Robotaxi行业大规模落地时分到蛋糕的机会,关键在于能否绑定一家技术先进的自动驾驶企业。

现在流行的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和出行平台组成的“铁三角”模式,也是在为将来的Robotaxi做准备。比如,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也正式开放Robotaxi运营,由Momenta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广汽为了和如祺出行一起做Robotaxi,也拉上了文远知行。

在谈擎说AI看来,Robotaxi成为热门赛道之后,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之间的结合开始增多,正是出于盈利模式长远转型的考量。

写在最后:

从汽车发展史来看,汽车的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业,车企很难在所有的环节都具备掌控力,多方合作是常态。国产汽车过去的合资模式是以市场换技术,而现在智能驾驶技术公司成为掌握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供应商,二者之间的合作就成为新的主流。

Ps:谈擎说AI,左拐新能源汽车,右拐智能驾驶,有深度,有温度,作者郑开车,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 锂电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走出车辆设计的误区,降低对车载电池能量密度的期望 可提高十倍蓄电能力的硅基锂电池,何时装车?
为什么新能源车型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电动车为何不用镍铬电池? 只需“一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增加电池储能资源
推荐锂电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