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2025年10月28日关于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的最新消息:“半固态电池”这一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上高频出现的技术名词,或将很快成为历史。据第一财经10月27日报道,为防止市场与消费者将其与真正的“全

“半固态电池”这一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上高频出现的技术名词,或将很快成为历史。据第一财经10月27日报道,为防止市场与消费者将其与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混淆,相关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一份规范性文件,将“半固态电池”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一字之差,差在哪?
“固态”与“半固态”仅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固液电池(原半固态)仍保留部分液态电解质,仅通过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提升30%–50%,但热失控风险尚未根除。
全固态电池彻底摒弃液态成分,能量密度可达固液电池的1.5倍以上,充电10分钟补能80%,循环寿命超过1万次,被普遍视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
概念混战引发监管出手
“部分车企在宣传中故意打‘擦边球’,把固液电池直接说成固态电池,误导消费者。”一位接近标准制定工作组的专家透露。
乱象已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据财联社、证券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今日同步报道,新文件一旦落地,将明确“固液电池”成为唯一规范术语,包装、广告、技术白皮书等一律不得再使用“半固态”表述。
产业影响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上游——电解液、隔膜企业无需再为“半固态”单独设计产线,可直接按“固液”配方量产,降低研发冗余。
中游——电池厂工艺路径更清晰,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已把2027年定为全固态小批量节点,更名有利于区分过渡产品与终极产品。
下游——车企采购标准可精准对标,消费者也能一眼识别技术真伪,减少“高价买过渡技术”的纠纷。
行业共识是,固液电池将在2026年率先迈入10万辆级规模,成为300–400Wh/kg区间最经济可行的方案;而全固态电池受限于界面阻抗、供应链成本,预计2027年才能小批量装车验证,2030年前后实现十万到百万辆级别的真正放量。
原文标题: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
欣旺达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交付2025-10-13
-
五年之内,是半固态电池的天下?2025-09-17
-
卫蓝海博314Ah半固态电池量产2025-09-17
-
南都电源斩获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2025-08-13
-
半固态电池,配套10万元以下车型!2025-07-25
-
210万支半固态电池即将来袭!工商储天塌了?2025-07-09
-
恩力动力与美国企业签署半固态电池合作2025-04-15
-
半固态电池卡车正式发布!2025-03-31
-
瑞浦兰钧全固态电池入围省级科技计划、半固态电池装车测试!2024-12-13
-
半固态电池已“上车”,全固态还远吗?2024-08-22
-
半固态电池已“上车”,全固态还远吗?2024-07-16
-
北京经信局:将对储能全固态电池、储能半固态电池等给予资金支持2024-05-22
-
5GWh半固态电池项目获批2024-05-20
-
比克半固态电池新品亮相CIBF,开拓应用领域新格局2024-04-29
-
【聚焦】我国半固态电池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应用领域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