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十一期间,悄悄“赚”了一千亿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10-11 13:00:25
热度:5

2025年10月11日关于 十一期间,悄悄“赚”了一千亿的最新消息:十一黄金周期间,大部分光储厂商都放假休息,阳光电源却干了件价值千亿的事。10月5日,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计划冲刺“A+H”双上市平台。这份招股书揭开了这家市值330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部分光储厂商都放假休息,阳光电源却干了件价值千亿的事。

10月5日,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计划冲刺“A+H”双上市平台。这份招股书揭开了这家市值3300亿的光储巨头全球化战略布局。按照27家机构预测的涨幅区间应该是较A股溢价30%-50%来测算,阳光电源港股上市后“A+H”估值增长至少千亿。

储能扛起增长大旗

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总营收434亿元,同比增长40.3%;净利润78.3亿元,同比激增55.97%。更关键的是业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储能系统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达19.5GWh,同比飙升150%。该业务实现营收17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41%,而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业务营收153亿元,占比35.21%。储能业务不仅规模领先,盈利贡献更为突出。

回溯2024年,阳光电源储能收入占比还仅为32%,光伏逆变器占比约40%。仅半年时间,储能业务就完成了从“第二曲线”到“第一引擎”的质变,折射出公司战略重心的转移。

储能系统高达39.9%的毛利率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公司整体32.9%的毛利率,也超越了光伏逆变器35.3%的毛利率表现。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这一盈利数据引发市场瞩目。

支撑阳光电源高毛利率的,是其持续强化的技术护城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0.4亿元,同比增长3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5%。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引人注目,研发人员超7000人,占员工总数比例高达40%。截至2025年6月末,阳光电源累计申请专利10541项,其中发明专利5690项、实用新型专利4142项,构筑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值得关注的是,阳光电源的国际化战略成效在本期财报中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达25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58.4%,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这一成绩得益于阳光电源深耕多年的全球布局,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超20家海外分支机构和60多家代表处,海外员工人数超2000人,已在海外布局50GW光伏逆变器产能。

公司采用“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策略,构建起以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

五大赛道全面发力

从招股书可见,阳光电源已从单一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转型为覆盖“光风储电氢”五大赛道的综合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 光伏领域逆变器累计装机超595GW,全球市占率25.2%

? 储能领域累计出货70GWh,全球领先

? 风电领域变流器全球累计出货165GW

? 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累计交付超270万台

? 氢能领域制氢电解槽产品达3GW

这种多元化布局有效分散了行业风险。特别是在新能源投资开发领域,阳光电源全球开发的光伏电站、风电场累计已达57GW,形成稳定的收益来源。

不过,在高速扩张的背后,我们也看到阳光电源正面临多重挑战。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高达294.23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1.12亿元。存货规模同样达到297.0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升至181.3天。

在行业层面,储能市场仍未摆脱价格战的影响。2025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仍同比下滑,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2025年储能行业的价格竞争或将延续。

在价格战持续、资本趋于谨慎的背景下,阳光电源39.9%的储能毛利率能否维持,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尾声

阳光电源的转型恰逢全球储能市场爆发期。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21GWh,同比增长36%。

中国市场增长更为迅猛。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与能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26.5%和147.5%。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达44.8GW左右。

基于市场机遇,阳光电源此次赴港上市,计划将募资重点投向四大领域,近20亿元用于建设20GWh先进储能生产基地;17.6亿元用于扩大海外逆变器及储能产品产能;6.3亿元用于企业运营数字化升级;近5亿元在南京新建研发中心。

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这家从合肥走出的光储巨头,能否加速向全球清洁能源系统解决方案领导者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