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宁德时代“大战”阳光电源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6-18 13:01:06
热度:4

2025年06月18日关于宁德时代“大战”阳光电源的最新消息:储能电芯的“争夺战”硝烟四起。仅仅五天之内,两大巨头相继亮剑——阳光电源前脚发布684Ah超级储能电芯,宁德时代后脚跟上,宣布587Ah电芯已实现量产。可以说,这是第三代储能电芯定

储能电芯的“争夺战”硝烟四起。

仅仅五天之内,两大巨头相继亮剑——阳光电源前脚发布684Ah超级储能电芯,宁德时代后脚跟上,宣布587Ah电芯已实现量产。

可以说,这是第三代储能电芯定义权争夺的残酷前哨战。这场战争背后,关系着系统集成商与电芯巨头的“内卷”。

三代储能电芯

储能电芯的迭代,本质上是一场“尺寸与容量”的博弈游戏。行业正经历从280Ah第一代、314Ah第二代,向第三代产品跃迁的关键时期。容量数字的飙升,成为最直观的竞争标尺。

阳光电源6月5日全球首发PowerTitan3.0智储平台,Plus版单柜容量12.5MWh,全球最大,用的是684Ah的大电芯,宣告了电芯“大跃进”时代的到来。这个容量数字已是第二代产品的两倍有余。

我们知道,阳光电源不生产电池,只做电池的“搬运工”。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采用的是欣旺达684Ah的“超级电芯”,该电芯的外观特征就是长条形,其宽度达到501.5毫米。据悉,作为行业首个可量产684Ah大电芯,专用叠片工艺,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能量密度提升至440Wh/L以上。

image.png

图片来源阳光电源

宁德时代则以587Ah电芯从容应战。尽管容量数字略逊,但在宁德时代国内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看来,这个容量刚刚好。

他强调其275毫米的宽度是“科学计算后的最优解”。他的理由是电芯过宽,导致热失控时无法及时、顺畅地排出高温气体和物质,导致电芯内部压力急剧累积,大幅增加爆炸风险。

表面是尺寸参数的差异,实则是技术路线的根本分野。

阳光电源采用的684Ah电芯选择了叠片工艺路线,其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认为叠片技术的“性能潜力比想象更大”。而宁德时代的587Ah则坚守卷绕工艺路线,这是宁德时代的成熟工艺,也是其优势所在。

之所以不走叠片路线,在宁德时代工程师看来,相比卷绕路线,叠片工艺在安全性能上“故障率高出一个数量级”。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本质上是对万亿储能市场主导权的争夺。作为光伏的资深玩家,阳光电源深知技术路线选择对公司未来影响的重要性。

阳光电源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系统集成商,试图在储能赛道通过超大叠片电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而宁德时代作为电芯领域的霸主,则试图巩固现有技术体系的护城河。

因此,围绕第三代电芯技术标准的竞争,将会持续下去,直到市场作出认为更适合发展的选择。

集成商与电芯巨头的博弈

在储能行业的价值链上,系统集成商与电芯企业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芯龙头,其市占率已超30%,却同时在向下游扩张系统集成业务。今年初拿下中东19GWh超级订单的壮举,反而加剧了集成商们的警惕。

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的渐行渐远,成为这场权力博弈的最佳注脚。曾几何时,宁德时代还是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的核心供应商。近年来,阳光电源才减少宁德时代的供应合作。

“未来集成商可能更倾向于与系统业务布局较少的电芯企业合作。”业内人士点出关键趋势。或是为了避免与头部电芯厂商竞争落于下风,阳光电源创造性地构建了“技术共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模式,与欣旺达等电池厂形成战略同盟。

阳光电源想通过定义684Ah这一行业新标准,强化其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如果系统集成商掌握电芯定义权,就能在供应商选择上掌握主动权。”一位行业分析师道出其中玄机,“阳光电源需要这种权力,来制衡宁德时代这样的电芯巨头。”

产能竞争

“第三代电芯的竞争已从PPT走向真刀真枪。”深圳一位储能老兵指出,“2025年将成为路线决战的元年,各家企业量产产品的市场表现将决定最终的技术路线。”

在第三代电芯的战场上,企业们已经押下了无法撤回的重注。产能建设成为一场关乎生死的豪赌,任何技术路线的选择都意味着数以亿计的投资承诺。

宁德时代山东济宁基地已在今年4月实现587Ah电芯量产;阳光电源的684Ah超级电芯也蓄势待发;亿纬锂能的628Ah、瑞浦兰钧的688Ah等十余种规格产品都在摩拳擦掌。

“产线一旦建成,就绝无回头路可走。”一位设备供应商指出,“每条GWh的第三代电芯产线,投资额都以亿为单位。”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押注自己的技术路线能赢得市场认可,否则将面临产能闲置的灾难性后果。

降本压力成为这场豪赌的核心驱动力。宁德时代宣称587Ah电芯可使储能系统零部件减少40%,成本下降15%。阳光电源的超级电芯则寄望于通过简化系统结构来实现成本突破。

但成本计算远非简单的算术题。叠片工艺设备投入是卷绕的2倍以上,生产效率却低30%。尽管叠片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或有优势,但能否在综合成本上胜出仍是未知数。

当电芯厂商的数十条新一代产线同时开动,一场惨烈的产能淘汰赛已经不可避免。

尾声

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的“你来我往”,是当前储能行业争夺话语权的缩影。

这场竞争的残酷性在于,输家失去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定义未来的权力。宁德时代固守的卷绕工艺,阳光电源押注的叠片路线,数十条产线上的千亿投资,都将在未来几年接受市场的最终审判。

随着产能竞赛的机器轰鸣声响彻大江南北,一场决定行业命运的齿轮已经悄然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