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过会两年多,又一锂电企业IPO终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5-09-27 13:03:11
热度:7

过会两年多,又一锂电企业IPO终止!近日,深交所官网公布了终止审核通知,决定终止对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容汇锂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原因为发行人及保荐机构主动撤回上市/保荐申请。资料显示,容汇锂业成立于200

近日,深交所官网公布了终止审核通知,决定终止对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容汇锂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原因为发行人及保荐机构主动撤回上市/保荐申请。

image.png

资料显示,容汇锂业成立于2006年,公司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须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2022年,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容汇锂业此次闯关创业板是“二进宫”。2020年,容汇锂业首次闯关科创板,历经三轮问询后,迟迟未能迎来上会审核,最终于2021年12月10日主动撤回申请。

关于撤回原因,容汇锂业表示,2021年四季度,科创板进一步提高“硬科技”的要求,公司就科创属性与上交所科创板审核中心进行沟通后认为,相较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疗等领域,公司科创属性略显不足。经公司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未来业务战略定位和资本运作规划,并经公司审慎论证,决定终止推进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进程。

2022年6月,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于6月10日获受理,历经三轮问询后,于2023年6月8日获上市委会议通过。

但耐人寻味的是,容汇锂业曾三番五次更改行业分类。2016年5月,容汇锂业在新三板挂牌,公司行业分类为“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18年3月22日终止挂牌。

在申报科创板时,容汇锂业将公司行业划分为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子领域“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对此,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容汇锂业说明公司是否属于基础化工领域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等。

容汇锂业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复,并将行业分类变更为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

尽管如此,在第三轮问询中,上交所再次要求容汇锂业说明变更科创板行业领域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在经过三轮问询后,容汇锂业最终还是因“科创属性”不足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科创板“折戟”半年后,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相同的剧情再次上演。本次IPO,容汇锂业认为自身行业分类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深交所对此亦提出了问询。在最终的回复中,容汇锂业又将公司行业分类改为“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相较于科创板,容汇锂业创业板IPO经过三轮问询后,于2023年6月8日顺利过会。

除了反复更改行业分类外,订单获取、环保问题和主要原材料供应三大问题遭深交所上市委询问。

订单获取问题,主要是关于与韩国SKI的合作关系。容汇锂业和SKI曾签订长达7年的供货协议,后者提名贝特瑞和当升科技采购容汇锂业产品并获取服务费(保证金)。但在披露资料时,SKI的身份从“客户”到“无关联第三方”来回切换,且两年多拿走逾2.8亿元“服务费”,一度被深交所质疑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利益输送的情形。

环保问题,主要是招股书里只字未提所经受的环保处罚,包括被环保局下发整改通知书、罚款记录等,而这些情况最终在问询中被揪出。

主要原材料供应问题,系容汇锂业无自有锂资源,其锂精矿绝大部分采购自澳大利亚Pilgangoora和巴西AMG,且占比逐年攀升,核心原料稳定性堪忧。

按照容汇锂业原本的计划,其创业板IPO拟募资30.6亿元,计划用于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6.8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方面,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内”),容汇锂业分别实现营收5.06亿元、15.42亿元、59.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38.82万元、3.70亿元、19.05亿元。

客户方面,报告期内,容汇锂业主要客户为贝特瑞、当升科技、杉杉股份、德方纳米、盟固利等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各期前五大客户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58.36%、71.79%、73.65%。

股东方面,容汇锂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李南平、陈梦珊夫妇。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夫妇二人合计持有公司17,359.9650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42.4309%。李南平现任公司董事长,陈梦珊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这趟IPO之路,容汇锂业“跑”了1197天,但在过会后两年,黯然撤回材料,IPO之梦依旧未能圆满。从公司主要业务来看,容汇锂业没有自有矿,而2023年锂价开始暴跌,容汇锂业的业绩大概率下滑,且目前锂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竞争相当激烈,叠加公司前期监管审查的诸多问题,其选择主动撤回申请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