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重磅!欣旺达联手理想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5-09-23 12:02:21
热度:4

重磅!欣旺达联手理想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据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19日公示,欣旺达与理想汽车将以5050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已于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备案。据备案公示信息,两个合资主体分别为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和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

据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19日公示,欣旺达与理想汽车将以5050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已于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备案。

image.png

据备案公示信息,两个合资主体分别为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和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动力”),合资公司注册名为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销售等业务。

值得指出的是,36氪汽车报道称,合资公司将用于生产理想汽车自研的动力电池产品,明年就能上车。

报道还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创的电池项目,理想内部称其为联合开发;而在与欣旺达的合作中,理想对电池产品、工艺和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主导设计,在理想内部被称为自研电池。

也就是说,理想汽车的目的是通过与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对动力电池技术及供应链的把控,以降低成本。

目前,理想电池研发团队的规模约为200多人,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十分关注自研电池项目进度,基本每两周都会review(核查)一次项目进展。报道还指出,行业人士分析,与欣旺达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后,理想的自研电池叫“理想电池”就更加名正言顺,甚至“电池铭牌都可以是理想电池”。

理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

目前,理想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和蜂巢能源。其中,宁德时代占据大头,欣旺达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则配套了理想L6、L7 Air、L8 Air等车型,即将发布的理想i6也将由宁德时代和欣旺达供货。

不仅如此,近日理想汽车还分别与欣旺达和宁德时代加深了合作关系。

9月18日,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授牌仪式。双方将在电池安全、超充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拓展国内外业务,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

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将为理想汽车全系产品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品质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三元锂电池、M3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为理想汽车打造高端智能电动体验注入核心动能。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截至2025年8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97,070辆,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

9月16日,欣旺达动力与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星环OS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宣布,欣旺达动力将作为合作伙伴加入星环OS开源项目指导委员会,共同推进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技术演进与生态建设。

据悉,星环OS是由理想汽车发起并开源的全车级操作系统项目,旨在通过社区协作打造开放、高效、可靠的车载系统基础平台,推动汽车智能化功能的持续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回看理想汽车与欣旺达的合作史,双方于2017年建立合作关系,2022年开始,合作扩大化,当年,理想汽车关联创投公司重庆车之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向欣旺达动力增资4亿元,目前持股比例为2.14%。

基于客户与股东的双重绑定关系,2023年,欣旺达专门为理想成立了一个规模为1300人的理想事业部。36氪汽车报道指出,截止今年6月底,该事业部的规模已扩张到1700人左右。

另据欣旺达港股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理想汽车为欣旺达前五大客户之一,贡献了5.8%的营收。

在双方合作程度愈发紧密的基础上,将成立合资公司也顺理成章。而这种“车企+电池厂”的合资模式,早已被验证过,且今年案例还在不断增加。

“车企+电池厂”合资绑定

要说与车企+共建合资公司的电池企业代表,非宁德时代莫属,该公司于2017-2023年间相继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及长安汽车等多家头部车企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宁德时代进一步扩大合资范围,联手滴滴成立换电合资公司,并与蚂蚁集团和哈啰成立了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比亚迪是在2022年与一汽成立了一汽弗迪;欣旺达动力则分别与东风集团、吉利成立了合资公司。

今年,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也均有此操作。福田汽车5月26日公告,拟与亿纬锂能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暂定名为北京福田亿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福田汽车和亿纬锂能出资均为2.5亿元,持股比例为5050。

中创新航则是与零跑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持股比例为51%49%。

总体来看,新能源行业纵向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和成本中心,近年来许多车企加速构建供应链的深度合作,以保障供应和技术的差异性。

同样,电池企业也需要稳定的出货渠道,与车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握技术方向,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