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力新能斩获大众青睐,二线厂商的新出路
2025年08月24日关于正力新能斩获大众青睐,二线厂商的新出路的最新消息:【摘要】近日,大众挤入增程车市场。意料之外的是,其将增程车的电池产品交给了一家二线电池厂商——正力新能。作为一家由曹芳(曹德旺胞妹)和原福耀高管陈继程联合成
【摘要】近日,大众挤入增程车市场。意料之外的是,其将增程车的电池产品交给了一家二线电池厂商——正力新能。
作为一家由曹芳(曹德旺胞妹)和原福耀高管陈继程联合成立的动力电池厂商,正力新能相继乘上了2021年政策红利退潮和2023年插混车型兴起的东风。
2025年,在新的市场拐点上,灵活适配成了这家公司弯道超车的关键。
以下为正文
01
增程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扩张,目前渗透率已迈过50%大关。
尽管市场整体高速扩张,纯电车由于里程焦虑、补能问题等一系列困难,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因此,市场的扩张主要是由插混车型和增程车型等贡献的。
其中,增程车型增长最强劲,2020至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从3万辆增至2023年的69万辆,2024年突破100万辆。
2025年上半年,与增长停滞不前的插混车型相比,增程车型同比增长近50%,增幅远超插混和纯电动汽车。
根据海外相关媒体报道,配装增程式动力的宝马iX5测试车已在欧洲开始进行测试,这意味着宝马在2019年停产i3增程式车型后,首次回归增程技术路线。
同时,国内理想、零跑、问界等以增程式车型为主的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攀升,并凭借增程式车型的销量增长,成功跻身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
这一背景下,大众开始坐不住了。作为最早深耕中国电动化市场的合资品牌之一,大众曾靠着ID系列的“德系基因+公认核心电池厂商”组合站稳脚跟。
但是面对2024年在华销量下降10%,营业利润创下10年最低这一惨烈的局面,大众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加快推进本土化战略。
今年上海车展,大众高调亮出“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直接喊出CLTC综合续航1000公里、纯电续航350公里的参数,挤入增程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这款增程新车的电池,大众官宣交由苏州的一家二线电池厂——苏州正力新能,这也标志着这家中国二线电池厂商首次打入德系巨头供应链。
02
正力新能政策红利退潮下的幸运儿
2016年,曹芳(曹德旺胞妹)和原福耀高管陈继程博士成立常熟正力投资,先后投资正力新能源(蔚来合资,2019年创立)、正力芯控和塔菲尔新能源。
在经历了复杂的股权结构变更,正力新能逐步与蔚来解绑,并与塔菲尔进行控股关系调换。
2021年,正力新能承接塔菲尔的技术、产品和客户关系,成为曹芳唯一一家从事开发多元电池产品组合的动力电池公司。
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红利政策的逆转,逐步由政策驱动的增长转向由市场需求带动的增长。
各个车企在这个阶段开始“卷”技术、“卷”产品、“卷”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下游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引发了上游零部件市场的市场格局动荡,车企开始萌生在宁德时代之外扶持二线电池厂的想法。
在此背景下,正力新能凭借直接继承的塔菲尔的动力电池核心业务和客户丝滑入场,迅速在动力电池赛道中站稳脚跟。
这是正力新能吃到的第一波市场红利。
营收方面,自2021年开始,正力新能的营收实现了稳定增长。2021-2024年,正力新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99亿元、32.9亿元、41.62亿元、51.3亿元,2022-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19.45%、26.48%、23.28%。
其中,近九成的收入是由动力电池贡献的。2021-2024年,正力新能来自动力电池的收入分别为14.48亿元、31.16亿元、33.57亿元、46.64亿元,分别占正力新能总收入的96.6%、94.7%、80.7%、90.9%。
如果进一步按照下游应用进行划分,正力新能的动力电池收入可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其他应用三类。
2021-2024年,纯电车动力电池收入占总收入的96.6%、94.3%、57.1%、58.7%,而插混车动力电池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0.3%、23.3%、32%,可以看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池对正力新能的营收贡献明显上涨。
盈利方面,2021-2024年,正力新能的毛利分别为3018万元、-2.9亿元、2.08亿元、7.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17.2亿元、-5.9亿元、0.91亿元,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这个时间点,刚好是插混车型电池营业收入大幅提升,毛利率由2022年的2.2%提升至2023年的14.9%,并在2024年提升至15.3%。
换句话说,插混车型电池的量产是正力新能扭亏为盈的关键原因。
03
二线电池厂的秘诀是“量身定制”
增程电池的特点在于,电池包尺寸空间需要与特定车型搭配,且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也需要和增程系统共同搭配使用。同时增程电池包容量的不断膨胀也让车企有非常直接的降本诉求。
对于愿意配合车企、满足需求的二线电池厂商而言,这是市场的第二波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力新能采取的是“电芯标准化”、“系统平台化”和“电化学差异化”的策略。
“电芯标准化”指一个尺寸打穿多个车型,构建起一套可以灵活串联应用场景的智能制造体系,提升产线效率。这降低了制造复杂度,形成了“以标准构筑成本护城河、以速度支撑更新节奏”的内在闭环。
“系统平台化”指不止于造电池包,而是造系统,来同时应对不同动力类型(纯电/混动)、不同架构(MPV/SUV/轿车)对空间、安全、续航等维度的差异化要求。这也使正力新能在提供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部件的基础上,更加具备了“协同车企同步开发”的能力。
“电化学差异化”指面向多元的应用场景、针对不同车型的定位需求,为下游产品提供差异化、甚至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这一背景下,“电芯标准化”提升了产线通用性,“系统平台化”增强了开发协同,“电化学差异化”释放了同平台适配力,三者共同构建了正力新能的系统能力闭环。
本质上说,正力新能的产品是在同一套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和优化,为下游车企提供适配的差异化解决方案,这也是正力新能拿下大众增程车型,以1.26GWh装车量位列第六(市场占比2.7%)的制胜法宝。
用大众采购团队的话说“别家要么死守德系标准不敢突破,要么灵活得没了章法,唯独正力新能的方案像量身定制。参数达标只是基础,更关键是懂我们和整车匹配的深层逻辑。”
须知,正力新能并不是特例,越来越多的二线电池厂都在尝试靠差异化挤入供应链。
如蜂巢能源拿下了理想L7、岚图Free、零跑C11这三款增程车型的供应订单。蜂巢能源甚至为理想汽车新设了增程车型电池的专供产线,并搭载于理想L7 Air车型。
中创新航则同时为零跑、哪吒和深蓝三家车企提供磷酸铁锂版本增程电池。
欣旺达、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则分别加入了理想L8、零跑C01的供应商队伍。
灵活取胜,是新时期二线厂商的破局关键。
04
尾语
正力新能的这次弯道超车证明了,行业发展的中后期,下游车企已经不局限于“名气”,更愿意为“适配”买单。
正力新能拿到大众的增程车型,也相当于拿到了一张质检合格单,有了更多和其他车企谈判的资本。
当然,一切还都在观望中,随着产品供应量的提升,正力新能仍然经受着来自产能稳定性、产品适配性、产品迭代速度的严格要求,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原文标题:正力新能斩获大众青睐,二线厂商的新出路
上一篇:央企突破压气储能“珠峰技术”
-
“全钒液流电池第一股”冲刺IPO!2025-08-24
-
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同比增长119.3%2025-08-24
-
弗迪电池再落子,15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获批在即2025-08-24
-
科创丨从广东茂名到全球市场,年入560亿锂电池龙头冲刺港股2025-08-22
-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背后:反内卷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变局2025-08-22
-
第一也不能躺平 | 锂电池后处理设备2025-08-22
-
日韩电池,难逃“二八定律”2025-08-22
-
高温静置时间为啥会影响锂电池的首效?2025-08-22
-
中创新航5C超充AI电池护航全新小鹏P7创全球纪录2025-08-22
-
20GWh!奇瑞又一电池项目基地签约2025-08-22
-
锂电池制作的化学基础①——基础化学概念2025-08-22
-
25亿电池项目正式开工!2025-08-22
-
锂电池制作的化学基础②——溶液化学基础2025-08-22
-
一文读懂电池微分参数 dQ/dV 和 dV/dQ2025-08-22
-
7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固态电池进展!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