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全钒液流电池第一股”冲刺IPO!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8-24 10:05:08
热度:6

2025年08月24日关于“全钒液流电池第一股”冲刺IPO!的最新消息:当锂电池主宰的储能赛道陷入价格红海,一种能在零下30℃稳定工作、循环寿命超20000次、永不爆炸的电池技术,正悄然叩开资本市场大门。2025年7月10日,国投证券披露大连融科储能完

当锂电池主宰的储能赛道陷入价格红海,一种能在零下30℃稳定工作、循环寿命超20000次、永不爆炸的电池技术,正悄然叩开资本市场大门。2025年7月10日,国投证券披露大连融科储能完成第三期上市辅导,这家历经三年IPO长跑的液流电池龙头,距离科创板仅剩临门一脚。若成功过会,它将成为A股市场首个全钒液流电池上市公司,填补“长时储能第一股”的空白。

IPO三年长跑,龙头终迎上市冲刺

从大连旅顺口区一片厂房起步,到跻身全球液流电池产业核心角色,大连融科的资本化道路却走得并不轻松。2022年11月,公司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被业内视为“全钒液流电池第一股”最有力竞争者。

然而,此后三年间,储能行业格局发生剧变,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席卷短时储能市场,而主打4-8小时长时储能的全钒液流电池,其“安全、长寿、环保”的标签尚未完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辅导期内,大连融科储能经历了多重关键调整。首先,是针对早期“大连博融新材料”时期的劳动争议与合同纠纷完成整改,扫清历史遗留风险; 在技术方面,厘清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300余项核心专利的权属关系,确保知识产权无争议。

2025年,是大连融科储能的转折年,新疆吉木萨尔全球最大钒电池电站(100MW/500MWh)并网发电,甘肃哈密400MWh项目投产,三峡能源200MW/1GWh储能电站交付完成。

伴随标杆项目落地,公司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8.7亿元,同比增长213%,海外收入占比飙升至37%。

7月10日国投证券宣布第三期辅导达标,标志着这家估值92亿的独角兽正式进入上市倒计时。

钒电池储能黄金窗口已至

液流电池的资本化进程虽然看似滞后,但却基本踩准了新型电力系统变革的节拍。

随着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2亿千瓦,电网对长时储能(≥8小时)的需求从“锦上添花”变为“不可或缺”。交银国际预测2030年长时储能占比达50%,而甘肃、内蒙古等地也有提出,部分新建风电项目配储时长不得低于4小时。

经济性拐点同步到来。通过混酸电解液技术突破(钒离子浓度达3.5mol/L,能量密度提升60%)和质子膜国产化,2025年钒电池系统成本大幅下降,较2023年下降42%。大连融科在新疆甘泉堡项目创新采用“钒电池+钠电”混合架构,验证了多技术协同的经济性优势。

据测算,2025年上半年国内液流电池新增装机223.31MW/1091.24MWh,同比增长272%,其中全钒路线占比68%。据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全球钒液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作为可能摘得“第一股”桂冠的选手,大连融科拥有全球最大钒电解液生产基地,局辽宁大连、四川攀枝花双生产基地,锁定钒资源供应,年产能超4万立方米;产品出口北美、欧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缔造者。 2025年5月与瑞典Vattenfall签订的100MW/400MWh订单,创下欧洲钒电池规模之最;国内中标的三峡1GWh项目推动行业进入吉瓦时时代。

资本市场的意义从技术龙头到生态构建者

大连融科的股权结构映射出产业与资本的深度绑定。其中,钒钛股份控股51%,借融科上市实现“资源—材料—终端”价值链闭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持股22%,彰显科研院所产业化成果。

正如董事长刘延辉的预判“新能源发展的痛点在于储能支撑,我们笃定全钒液流电池是破局关键。”

随着内蒙古电力集团、上海电气等企业纷纷筹划储能业务分拆上市,资本市场正掀起一股“长时储能资产证券化”浪潮。大连融科作为液流电池龙头之一,其IPO进程已引发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