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LG新能源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盈利稳定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7-29 07:00:25
热度:2

2025年07月29日关于LG新能源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盈利稳定的最新消息:芝能科技出品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趋缓、政策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LG新能源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材料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维持了稳定盈利。合并营收5.6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1.2%;

芝能科技出品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趋缓、政策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LG新能源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材料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维持了稳定盈利。

合并营收5.6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1.2%;营业利润为4922亿韩元,环比增长31.4%,营业利润率达8.8%,得益于北美产能释放与产品结构优化,同时剔除美国税收抵免因素后仍保持盈利能力。

面对政策壁垒和市场竞争,LG新能源正以北美为重心加速储能电池本地化布局,并以LFP、富锰锂、干电极等核心技术为基础,拓展产品矩阵,为中长期增长构建坚实护城河。

01

盈利稳定的背后

北美产能释放与产品结构优化

LG新能源2025年第二季度合并营收为5.565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1.2%,但营业利润达4922亿韩元,环比大幅增长31.4%,营业利润率提升至8.8%。

尽管收入受金属价格走低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影响,但公司通过在北美扩大ESS产能,以及提高高毛利产品占比,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北美地区储能电池业务的快速起量成为本季度业绩的关键支撑。密歇根州首座ESS电池工厂顺利投产,为LG新能源本地化战略迈出实质性一步,年底前预计可达17GWh年产能。

在政策层面,依托《通胀削减法案》(IRA)中关于“北美生产”激励,公司获得4908亿韩元税收抵免;但即便不计入这部分政策收益,营业利润依旧为正,显示出内部成本控制与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从成本端看,公司积极推进材料结构调整与采购优化,压低单位成本。

干电极作为降本的核心技术路线,在2025年将完成量产可行性评估,并在韩国梧仓工厂建设样品线,为后续β规模量产奠定基础,干法工艺在去除传统湿法制片中的溶剂与干燥步骤后,能在降低能耗与成本的同时实现更高的材料填充率,是动力电池制造向高效低碳方向演进的重要路径。

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也直接支撑了毛利水平。通过将资源聚焦于储能与高效能动力电池生产线,LG新能源有效削减了低利用率产线所带来的固定成本摊销压力。

与此同时,投资节奏亦有所调整,部分新产线建设被延后,使得投资活动现金流为负2717亿韩元,而融资活动现金流则增长至4447亿韩元,显示出公司在资本结构调配上趋于稳健。

至第二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达6.2983万亿韩元,负债总额为3.4682万亿韩元,权益为2.83万亿韩元,净债务权益比为54%。

尽管负债结构略有上升,但大量新增借贷主要用于设施投资,且现金及等价物余额由上一季度的3574亿韩元上升至5440亿韩元,为未来扩产提供充足缓冲。

LG新能源本季度的盈利增长并非依赖外部激励,而是来自自身在北美市场的提前布局与技术能力的有效释放。

干电极、材料成本优化、产能结构重构等措施的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为抵御全球电动化市场增速放缓与地缘政策风险提供了更强韧性。

02

战略升级与技术演进

储能电池与多元化化学体系并进

面对美国和欧洲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受限外国实体”(PFE)所设定的市场准入限制,LG新能源正加速构建“本地生产—本地采购—本地回收”的完整闭环体系。在北美,公司计划至2026年底前实现超30GWh年产能,其中储能电池是重点发展方向。

ESS业务的增长逻辑来自两个核心驱动

◎其一是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扩张带来调峰需求;

◎其二是AI数据中心对高功率、高密度电池系统的迫切需求。

LG新能源通过LFP化学体系导入,推动ESS产品向高能量密度与紧凑化设计演进。

LFP具备成本低、安全性高的天然优势,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场景。与之配合的是快速扩张的产能布局,以及利用美国本地原材料的采购策略,从而满足IRA相关税收抵免条件,降低进入门槛。

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在坚持高镍三元体系的同时,推进富锰锂(LMR)电池技术研发。

LMR电池在接近LFP成本水平的前提下,实现了30%以上的能量密度提升,目标是在2028年前应用于核心客户的下一代平台车型。这种技术路径对于提升入门级电动车的续航和性能指标,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快充技术上,LG新能源提出2028年实现充电时间少于10分钟的目标。

技术突破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协同优化,包括低阻抗电解液、高倍率负极材料以及热管理系统集成化。与此同时,公司正推进AI与数字化工具在电池开发中的深度应用,以期缩短设计-验证-量产周期。

技术落地还体现在回收体系建设方面。

LG新能源与丰田通商合资设立的电池回收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年处理能力为1.35万吨,可覆盖超4万辆电动车电池。这一回收机制不仅优化了生命周期管理,也满足IRA关于“可持续与回收”成分的合规要求,为未来再生材料采购提供稳定供给。

在客户拓展上,LG新能源成功获取奇瑞欧洲项目订单,5年总量达10GWh,并首次将中国OEM纳入核心客户体系,打破此前以欧美整车厂为主的合作结构。该项目将在韩国奥昌工厂投产,提升产能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响应能力。

LG新能源正在构建以ESS为支点、以技术多样性为底座的第二增长曲线。无论是LFP与LMR的技术演进,还是干电极、快充、电池回收等上下游协同能力的强化,均体现了公司应对全球政策变化、供需转向与技术挑战的综合应变能力。

小结

站在2025年下半年节点,LG新能源正处于多重变量叠加的复杂周期,全球电动车市场节奏放缓,政策端的不确定性与产业本地化趋势愈发强烈,LG新能源通过聚焦北美、扩张ESS、推进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实现了盈利能力的逆势增强。

原文标题:LG新能源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盈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