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研发,搞价格战!大佬怒斥电池业扭曲现状
2025年07月25日关于不搞研发,搞价格战!大佬怒斥电池业扭曲现状的最新消息:除了研发停滞,还有材料污染、回收乱象,一场恶性竞争正蚕食中国电池行业的根基。在浙江某城乡结合部,一处不起眼的院落内堆满了鼓胀变形的动力电池。工人抡起斧头暴力劈开电池外壳,黑乎乎的电
除了研发停滞,还有材料污染、回收乱象,一场恶性竞争正蚕食中国电池行业的根基。
在浙江某城乡结合部,一处不起眼的院落内堆满了鼓胀变形的动力电池。工人抡起斧头暴力劈开电池外壳,黑乎乎的电解液直接渗入土壤——这是环保组织暗访时拍摄到的触目惊心画面。这些本该由专业企业处理的退役动力电池,正通过非法渠道源源不断流入地下作坊。
“用好废旧动力电池就是‘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便是一座危险的‘火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发出严厉警告。
对于当下电池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乱象,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确于7月12日公开指出部分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把价格战当作主要竞争手段”,并强调其导致“行业利润压缩、资源浪费及国际竞争力下降”。
这番痛批,也揭开了中国电池产业繁荣表象下的深层隐忧。
价格战漩涡,繁荣背后危机
华中地区一家锂电材料厂负责人向维科网储能抱怨行业困境“开工日子不好过,不开工日子更难过”。从2023年开始的价格战风暴,在2025年愈演愈烈。以动力电池核心原料为例,磷酸铁锂价格从2022年的峰值17万元/吨暴跌至2025年中的4万元/吨,击穿部分企业的防线。
数据揭示着残酷现实,Wind数据显示,锂电池产业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65家企业净利润下滑,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更令人忧心的是研发投入的萎缩——2024年行业研发投入增速同比下降12%,创五年来新低。
“当前‘内卷’主要表现为不计成本的低价竞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这种恶性竞争正在摧毁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价格战的恶果正在安全领域显现。202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储能电站爆炸造成2.5亿美元损失,国内某省光伏配储项目因劣质电芯引发连环事故。
今年频繁发生的充电宝召回事件和国外储能事故,暴露出电池老化、管理不足、消防系统滞后的共同问题。
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安全优先的深刻转型。2026年7月1日将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将安全性放在重中之重。但新标准也带来阵痛,预计全行业将约3成低效产能面临淘汰。
“当未经正规检测认证的废旧电池再利用时,便有可能会引起电动自行车着火。”在4月的采访中,业内大佬就已警示非正规回收的危险性。这些安全隐患如同悬在行业发展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回收困局,退役电池“火山口”
随着2016年前后装车的动力电池陆续退役,回收难题日益凸显。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到2028年将超过400万吨。一个产值超2800亿元的蓝海市场正在形成,但现实却是乱象丛生。
数据显示,工信部2023年公布的白名单企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仅16.4%。电池分析师道出行业痛点,“大约只有10%-20%的废旧电池进到正规企业,大部分电池流入不知名小作坊里。”尽管工信部已公布156家白名单企业,但这些“正规军”普遍陷入“吃不饱”困境。
王建新解释,非正规企业可以通过出高价获取废旧电池。电池的所有权属于消费者,而当前很多消费者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在高价诱惑下,往往会选择将废旧的动力电池交给小作坊。小作坊省去了环保设备、消防安全等成本,甚至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却采用暴力拆解方式,导致电解液泄露污染环境。
面对困境,今年6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多个协会发布《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呼吁行业将竞争重心 “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态“公司不做价格竞争,要做价值竞争。要比技术创新,比技术带来的长期价值,比安全性和可靠性”。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同样强调回归本质“要去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
在储能领域,我们不难发现,技术迭代的步伐越来越快。280Ah电芯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78%骤降至2024年的42%,314Ah电芯凭借25%的降本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头部企业正在突破500Ah及以上的超大容量电芯技术瓶颈。
尽管在电池集成技术上,中国企业领跑世界其他国家,但原材料对外依存度仍是悬在中国电池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直言“钴90%对外依赖,锂70%对外依赖,镍70%-80%对外依赖”。这种脆弱性在价格战中进一步凸显。
因此,回收体系的完善成为破局关键。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构建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体系。
政策监管也在持续加码。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预计未来或进入政策强监管周期,原先回收‘小作坊’企业将逐渐被清理,原有白名单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动态监管”。铅蓄电池回收行业的成功经验正在被借鉴——通过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车电分离与全生命周期责任闭环。
知识产权保护同样被提上日程。7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海瑛带队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调研,提出从专利分析角度为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助力巩固我国电池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尾声
站在宁波双鹿电池5G+智慧工厂的参观走廊上,行业代表们目睹了智能立体仓储系统精准调度、5G+AI技术自动检测电池质量的场景。这种融合5G技术、华为云AI技术的智能化转型,为电池制造业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样本。
但转型之路依然漫长。在价格战的硝烟中,仍有企业选择降低品质节约成本,陷入“低技术-低利润-更低技术”的死循环。与此同时,340万吨退役电池组成的“城市矿山”正在形成,处置不当随时可能喷发为生态灾难。
“用好废旧动力电池就是‘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便是一座危险的‘火山’”。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场关于行业价值观的考验。
在电池这个关乎国家新能源战略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是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挣脱,转向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是继续内卷,最终将这座“城市矿山”引爆为生态与安全的“火山”?
上一篇:楚能新能源豪签百亿长单!
-
85亿!欣旺达义乌动力电池项目获受理2025-07-22
-
【固态电池】BMW现在测试的全固态电池相关信息2025-07-22
-
PACK制造工艺系列:电池包集成盖板CCS设计开发要点2025-07-22
-
宁德时代,又获海外电池大单!2025-07-21
-
总投资30亿!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旗下固态电池项目即将投产2025-07-21
-
如何抑制锂电池涂布厚边现象?2025-07-21
-
如何评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效果?2025-07-21
-
总投资100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现新进展2025-07-21
-
15家车企的固态电池汽车及供应商一览!2025-07-19
-
锂电池辊压速度如何影响极片厚度?2025-07-19
-
杭州知名电池回收工厂突发火灾!2025-07-19
-
分析动力电池组特性与均衡管理2025-07-19
-
PACK产品开发与设计(10):单体电池的选型与设计2025-07-19
-
PACK制造工艺系列:电池包模组成组及捆扎方案(模块盒、PET塑钢带、钢带、焊接、CTP粘接)2025-07-19
-
通用押注磷酸铁锂:全球电池的化学体系正在转型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