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固态电池股集体狂飙,谁在推波助澜?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7-25 10:01:09
热度:4

2025年07月25日关于固态电池股集体狂飙,谁在推波助澜?的最新消息:资本市场沸腾反应背后,是十余家企业7月扎堆披露量产进展的产业拐点信号。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固态电池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7月22日,固态电池板块全线飘红,先惠技术

资本市场沸腾反应背后,是十余家企业7月扎堆披露量产进展的产业拐点信号。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固态电池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

7月22日,固态电池板块全线飘红,先惠技术收盘涨幅扩大至15%以上,德新科技、利元亨涨幅超过7%,孚能科技早盘涨超10%、收盘涨超5%。

资本市场热烈反应的背后,是蜂巢能源、孚能科技、长安汽车、德尔股份等十余家企业在7月扎堆公布固态电池进展情况。

01 拐点从实验室到量产

7月以来,国内固态电池领域的动态密集释放。据不完全统计,有14家企业扎堆公布固态电池进展,以下是详细信息

图片

(制图新能荟)

具体来看,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四季度在2.3GWh的半固态量产线上试生产其第一代140Ah半固态电池,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供应,并计划2027年大规模供货。

孚能科技宣布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进一步放大至GWh级别。

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德尔股份则透露其固态电池已通过UN38.3认证,为后续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材料端与设备端同样释放产业化积极信号。清陶能源在乌海的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四川赛科动力生产基地首批生产设备顺利进场。

利元亨已开始向国内头部企业陆续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全线覆盖。

02 突破从电动车到低空经济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正在打开新能源汽车以外的万亿级市场。低空经济、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为固态电池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

低空飞行领域对电池性能要求严苛。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要求电池能量密度需≥400Wh/kg,同时适配高功率放电与极端温度条件(-30℃容量保持率80%以上)。这些要求恰恰是固态电池的优势所在。

蜂巢能源明确表示,其第一代全固态产品的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主要应用场景在低空飞行和汽车领域。

孚能科技已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重要订单。该公司将向上海时的科技独家供应配套于E20机型的第二代半固态eVTOL电池,该机型近期获得了阿联酋企业Autocraft高达10亿美元的意向订单。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代革命性智能终端。固态电池因无液态泄漏风险,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0%,适配紧凑型机器人动力系统。孚能科技已开始向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其固态电池产品。

03 瓶颈产业化挑战与成本压力

尽管进展喜人,固态电池量产仍面临多重挑战。硫化物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需要无水无氧条件,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需突破良率与成本控制。

在eVTOL电池订单方面,孚能科技的订单依赖2026年适航认证,若认证延期将影响装车进度。全固态电池当前成本为液态电池3倍以上,车企装车意愿依赖政策补贴。

华为去年申请的一项固态电池专利也突显了产业化难题。该技术虽宣称能量密度可达400-500Wh/kg,但专家分析指出,若装配在中型轿车上,电池重量将高达1吨左右,整备质量达3吨,对电耗、操控和成本造成巨大影响。

华为采用的硫化物路线中氮掺杂技术虽能提升界面稳定性,但会导致电池自放电,且制备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其宣传的5分钟快充和3000km续航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充电桩和电网适配难题。

04 技术硫化物成主流选择

在技术路线层面,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成为主流战场。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液,是全固态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关键。

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高硅负极,能量密度达400Wh/kg;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产品,正极材料升级至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采用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宁德时代也宣布其硫化物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量产装车,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支持整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配合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可补充600公里续航。

在制造工艺上,干法电极+叠片技术正重构产线。干法电极工艺取消溶剂干燥环节,可降低成本40%。叠片结构能够实现极片与电解质膜完全均匀接触,保持良好界面性能和电极结构完整。

孚能科技强调,“软包封装+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的最佳路线。软包使用铝塑膜封装,可更好适配极片膨胀,提高硅碳负极掺硅率,并适应等静压技术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结语

2025年将成为固态电池装车元年。据国投证券预测,今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11.1GWh,到2030年激增至614.1GWh。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爆发,为固态电池开辟了远比电动汽车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实验室技术撞上量产时间表,一场颠覆液态电池时代的战役已经鸣枪。来源NE-SALON新能荟

原文标题:固态电池股集体狂飙,谁在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