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中欧气候峰会,为何宁德时代站在前排?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7-26 11:00:27
热度:1

2025年07月26日关于中欧气候峰会,为何宁德时代站在前排?的最新消息: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曾毓群、高海纯、武钢、张传卫、刘伟平——这五位中国储能与新能源领域的掌舵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人一起合影。他们身后,是占据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量80%的中国

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曾毓群、高海纯、武钢、张传卫、刘伟平——这五位中国储能与新能源领域的掌舵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人一起合影。他们身后,是占据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量80%的中国军团,是横扫欧洲储能市场的宁德时代电池包,是覆盖六大洲的风电机组。

7月24日这场中欧企业家座谈会,既是是庆祝建交50周年的外交盛会,也是全球绿色产业力量的“重组仪式”。李强总理强调合作是中欧唯一正确选择”时,台下风光储的巨头们清楚属于中国绿色科技的时代大门,正在被国家力量缓缓推开。

风光储天团齐聚人民大会堂

当座谈会嘉宾名单流出,产业界迅速捕捉到关键信号在全部九家中方企业代表中,储能及新能源企业占据压倒性多数。

宁德时代领衔电池阵营,天合光能代表光伏势力,金风科技与明阳集团组成风电双雄,三峡集团则统筹着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矩阵。唯一“传统”的正泰集团,其光伏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也已超过40%。

这不是偶然的产业代表抽样,而是中国绿色制造的门面。例如,金风科技的风机遍布全球六大洲,明阳集团16兆瓦海上风机正改写行业标准,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

更不必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37%的宁德时代——每三辆行驶在欧洲的电动汽车,就有一辆装载着它的电池。

冯德莱恩在致辞中特别点出“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这句话背后的产业现实是在光伏硅片、风电主轴轴承、储能电芯等18个绿色产业关键环节,中国企业已形成难以撼动的制造壁垒。

虽然欧洲握有碳关税、技术标准、电网改造的规则制定权,但中国则掌握着绿色产品的规模化交付能力。 这种互补性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背景下尤其凸显——中国新能源产品正在成为欧洲达成气候目标的关键支撑。

而中国在对开开发合作上也秉持一贯的支持态度。“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表述,直接对应着欧洲企业对中国储能市场的两大关切。就在上个月,欧盟中国商会调查报告显示,43%的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准入是其首要挑战。

而“非歧视营商环境”的诉求,实则为宁德时代们扫清出海障碍。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宁德时代投资73亿欧元的电池工厂有面临当地居民环保诉讼的潜在问题;在西班牙,三峡集团的风电项目多次遭遇审批延宕。这些具体痛点,被提升到国家谈判层面有望取得解决方案。

气候声明背后的万亿赛道

会后签署的《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堪称新能源产业的行动纲领。其中四条内容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可再生能源部署加速(第4条)要求“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为光伏风电装机体量再添引擎

绿色技术流动解禁(第4条)“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流动”的表述,实质削弱技术保护壁垒

甲烷管控强制化(第7条)首次将“甲烷排放管控”纳入双边合作,催生监测设备新市场

碳市场机制联通(第7条)中欧碳市场链接迈出关键一步,充储一体项目减排价值将获重估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6条硬约束在2025年COP30气候大会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这意味着未来18个月,中国必须拿出覆盖全经济范围的减碳路线图。当能源、工业、交通领域的减排目标被量化锁定,储能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价值必然倍增。

中欧企业的合作互惠互利。欧洲企业需要中国的设备与建设能力,中国则需要欧洲的金融与属地化经验。事实上,这种合作范式已在埃及苏伊士湾风电项目得到验证,其中,金风科技提供风机,欧洲开发商负责融资购电协议,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欧盟在非洲推出的“全球门户计划”,中国发起的“绿色丝绸之路”,正在中东、北非等关键区域形成潜在竞争。

因此,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气候合作的甜蜜期不会消除产业竞争的本质。正如冯德莱恩强调“欧盟无意同中国脱钩”,但随后补充“需要去风险化”。在绿色科技领域,合作与博弈的边界从未如此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