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对比:从材料到工艺的技术跃迁
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对比:从材料到工艺的技术跃迁本文主要介绍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差异。1. 无极耳的含义传统极耳设计 电池正负极通过焊接单个或多个金属薄片(极耳)引出电流,通常传统圆柱电池(如18650)具有正、负极耳各一个。电
本文主要介绍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差异。
1. 无极耳的含义
传统极耳设计 电池正负极通过焊接单个或多个金属薄片(极耳)引出电流,通常传统圆柱电池(如18650)具有正、负极耳各一个。
电流路径长,内阻较高;
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热管理难度高。
无极耳(全极耳)设计 取消单独的极耳结构,直接将正/负极片的集流体(铝箔或铜箔)留白区域的整个圆周边缘作为导电通道,省去极耳焊接工序。
核心机理电流通过集流体横向传输,而非纵向流动至单个极耳点。
结果有效导通面积提升10-20倍,内阻降低54%以上(特斯拉4680数据)。
2. 无极耳大圆柱电池的结构特性
尺寸优势 典型规格为直径46mm、高度80mm或更大(如特斯拉4680、宁德时代规划的4695),单体能储存更高能量(约21-30Ah)。
极片设计 正负极片留白区域通过激光刻蚀或超声揉平工艺形成连续导电面,无需模切极耳。
电芯结合方式 正极铝箔端面直接与顶盖连接,负极铜箔端面与壳体连接。
3. 无极耳设计的核心优势
低内阻与高倍率性能
电流路径缩短60%-80%(传统设计电流需流经极耳长度,特斯拉4680内阻降至1.45mΩ);
支持6C-9C快充(容量保持率≥90%)。
散热与安全性提升
热量分布更均匀,循环温升降低15-20℃;
适配全生命周期热监控,延缓热失控。
制造效率与经济性
消除极耳焊接工序(降低成本20%);
简化极耳对齐精度要求;
生产效率提高7倍(特斯拉干电极技术结合无极耳工艺)。
4.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
揉平工艺控制 极片边缘需精确揉压(压力100-300N)以确保导电面平整性,通过激光在线检测结合伺服闭环反馈调控。
电解液浸润优化 全极耳设计导致极片边缘与隔膜结合面增大,需提高注液真空度(≤-95kPa)并延长浸渍时间(≥24h)。
界面接触电阻 采用导电胶(如含银环氧树脂)填充极片与顶盖间缝隙,电阻降低30%-50%。
总结
无极耳大圆柱电池通过创新的全极耳设计,以集流体直接导流替代传统焊接极耳,显著提升了功率密度、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参考资料1.图片来源公众号锂电那些事-End-
看到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嘛????????????,我需要你的关注哦!
原文标题: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对比从材料到工艺的技术跃迁
-
12.6亿融资、双电池巨头定点!小鹏汇天“起飞”加速2025-04-07
-
线缆巨头12亿加码固态电池材料!2025-04-07
-
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弗迪电池、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比亚迪、川发龙蟒、融通高科、赣锋锂业、腾远钴业等千余家企业齐聚苏州!2025-04-04
-
一家腰部动力电池厂商,如何实现“低售价+高毛利”的快速增长?2025-04-04
-
传统锂电、半固态、固态电池终极对决:谁将主宰新能源未来?2025-04-04
-
总投资58亿元,13万吨钠电池负极材料签约落户2025-04-04
-
超149亿元!全球电池巨头启动收购2025-04-04
-
一文了解2025年3月的固态电池大事件!2025-04-02
-
锂电涂布龙头签约知名电池企业!2025-04-02
-
突发!电池大厂停产、解散子公司2025-04-02
-
中南大学教授李荐: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2025-04-01
-
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刘雨轩:高科技电极新材料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化2025-04-01
-
中科深蓝汤馨仪:高性能聚合物基固态电池解决方案2025-04-01
-
高能数造联合创始人&CTO杨康:干湿法一体化制备解决方案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2025-04-01
-
比克电池副部长王登虎:复合集流体在圆柱电池中的应用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