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打入特斯拉供应链 芳源股份为何“这样牛”?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1-08-19 12:00:39
热度:154

打入特斯拉供应链 芳源股份为何“这样牛”?这又是一家“赌性坚强”的锂电产业链企业。董事长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却在国内率先打入了技术要求极为严苛的特斯拉供应链。用芳源股份创始人、董事

这又是一家“赌性坚强”的锂电产业链企业。

董事长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却在国内率先打入了技术要求极为严苛的特斯拉供应链。

用芳源股份创始人、董事长罗爱平的话说,“2002年,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创业,当时有不少人感到惋惜。我那时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还是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

目前,芳源股份已经是“国内唯一能够稳定、大批量为松下电池供应NCA前驱体的供应商”。

这家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格外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倍!据芳源股份8月17日发布的中报业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03亿元,同比增长207.8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91.98万元,同比大增1204.01%。

就在8月初,芳源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640%!

芳源股份业绩为何“这样牛”?

NCA前驱体出口量第一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双双突破百万辆。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08.7万辆,同比增长231.5%;零售量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另据中汽协数据,预计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调高至240万辆。

今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52.5GWh,同比累计增长超200%。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30.2GWh,占比57.5%,同比累计增长139.0%;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2.2GWh,占比42.3%,同比累计增长368.5%。

芳源股份表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景气,驱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驱动三元前驱体的需求旺盛,公司产能持续释放,公司产品销量大增,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据电池中国了解,芳源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2020年年报显示,芳源股份的主营业务为NCA三元前驱体、NCM三元前驱体、硫酸钴、球形氢氧化镍、其他业务,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1.35%、33.67%、8.6%、6.34%、0.04%。

在产品销售方面,芳源股份一直坚持大客户战略。

早在2017年,芳源股份就开始向特斯拉供应商松下销售高镍NCA三元前驱体,供松下制造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并用于特斯拉电动汽车。最终成为国内目前唯一能够稳定、大批量为松下电池供应NCA前驱体的供应商。目前,国内高镍NCA前驱体产品以出口为主,芳源股份在2018-2020年保持国内NCA前驱体出口量第一。

除此之外,芳源股份还与贝特瑞、杉杉能源、比亚迪、天力锂能、科恒股份、三星SDI及当升科技等国内外主流锂电池或正极材料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拓展深度合作关系。

独创“萃杂不萃镍”技术

不过,芳源股份虽然牛势十足,主要客户订单不断增加,但是放眼整个行业,公司在产能上并不具备优势。

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材料年度总产量超过3万吨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中伟股份、湖南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以及优美科,其中中伟股份的三元前驱体产量超过7万吨,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材料产量超过1万吨的企业有10家。

显而易见,在TOP5企业中,并没有芳源股份的身影。因此,突破产能瓶颈已成为芳源股份的当务之急。此次,芳源股份通过上市IPO共募集资金3.66亿元,计划将用于年产5万吨高端三元锂电前驱体(NCA、NCM)和1万吨电池氢氧化锂项目。

芳源股份表示,此次IPO投建的项目一方面将用于扩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有助于公司解决未来产能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公司在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优势,从锂电池正极废料中提取电池级氢氧化锂、供下游客户制备三元正极材料,有助于公司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结构。

据电池中国了解,由于前驱体行业原料成本占比较大,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在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的关键。而芳源股份利用“萃杂不萃镍”的核心技术,将粗制品提纯得到用于制作三元前驱体的高纯硫酸盐溶液,可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相比传统工艺使用硫酸镍、硫酸钴结晶作为原材料,“萃杂不萃镍”技术降低了对原材料的要求,降低了镍钴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该技术还充分利用镍钴资源中其他有效组分,萃取得到NCM和球形氢氧化镍所需的硫酸锰和硫酸锌,最大限度保证原材料自给,可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5年内,三元为主磷酸铁锂为辅的技术路径仍不会变。据东方证券推算,预计到2025年三元前驱体需求规模高达160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需求接近154万吨。在高镍普及和一体化企业份额提升双重带动下,三元前驱体行业盈利水平将会持续上行。

来源:电池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