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自动驾驶”热潮背后的担心和疑虑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19-05-28 22:33:43
热度:107

“自动驾驶”热潮背后的担心和疑虑今年4月19日,百度在上海车展中发布了“Apollo(阿波罗)计划”,即百度将向汽车行业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

今年4月19日,百度在上海车展中发布了“Apollo(阿波罗)计划”,即百度将向汽车行业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百度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方案提供商,帮助伙伴实现L4级完全自动驾驶。相比谷歌、特斯拉、宝马等,作为全球四大人工智能领先公司之一的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起步晚且科研方面并不强,但研究成果很突出,2015年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他与宝马的合作测试车已在北京高速公路完成全程30公里,时长40分钟的自动驾驶路测。 自动驾驶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热搜话题,虽然实现这一愿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仍阻挡不了不少企业在该领域争夺领土,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制造自动驾驶汽车, 另一类是 为制造方提供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方案。 谷歌、特斯拉、宝马、奔驰的目标是造自动驾驶汽车,而像博世的目标则是为自动驾驶提供方案。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从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角度打造未来人类出行的最佳方案,但自动驾驶达到成熟标准还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自动驾驶单从技术上讲,2025年就能够成熟,2021年左右会从商业化入手,2025年会出现个人购买的情况,2035年之后大幅度增长。”百度副总裁邬学斌在2017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预测。此外,业内的声音也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时间定格在2020年左右,而从目前的发展进度与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来看,完全自动驾驶并不十分理想。 自动驾驶依靠人工智能、雷达、视觉计算、监控装置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协同合作,一个装置存在缺陷或罢工,汽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大。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仍然不能完全处理 复杂的交通环境 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在城市道路中一个小孩子突然跑到车前,或是目标对象再小一些的猫、狗,这种状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或许不能及时有效地避开目标。目前,无论是谷歌还是特斯拉,都无法确保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适应所有路况。 经过对自动驾驶一系列的研究,百度发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最大的难点在于 软件如何应用到城市道路中, 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也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障和完善,且我国目前并没有对无人驾驶汽车开放试点,人工驾驶汽车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开发,但无人驾驶一定要在有人的地方开发和试验。尽管自动驾驶在制造商眼中是何等伟大的创造,但在没有令人信服并且愿意接受自动驾驶汽车之前,自动驾驶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是“空中楼阁”。 4月18日,J.D.Power发布了一份 《美国年度技术选择研究》 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消费者对驾驶安全技术的需求在增加,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持怀疑态度。 J.D.Power在底特律对每个年龄组的人群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1977-1994年出生的这一代人以外,每个年龄组对自动驾驶的信任感都比去年调查的结果有所减少,在1995-2004年出生的这一代人中,表示“绝对不会”相信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数比去年增长11个百分点,达到了22%,有23%的人表示,他们“可能不会”相信自动驾驶技术。 J.D. Power 驾驶互动与人机交互执行总监克里斯汀·科洛奇(Kristin Kolodge)表示:“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技术观念越来越接近现实, 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接受度也在增强, 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信任驱动着人们对技术感兴趣,但目前,这种信任水平在下降。” 同时,在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的美国人)中,表示“绝对”或“可能”不相信自动驾驶技术的人从2016年的77%上升到了81%,其中40%的人表示看不到自动驾驶的任何好处,还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动驾驶可能存在技术故障和缺陷。 对此,科洛奇表示:“自动驾驶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全新且复杂的概念,他们必须亲身体验,充分了解自动驾驶,当自适应巡航、自动启停和盲点警示系统等功能成为主流后, 消费者将更有信心放开方向盘。 ” 在这项研究中,J.D.Power调查了8500名近5年内拥有车辆的人群,并随后分析了他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不同技术的兴趣程度、认知程度与价格偏好。调查之初,受访者并未被告知各类技术的具体价格,大多数受访者对变道辅助和车漆自修复技术很感兴趣。但研究显示,当价格展示给受访者之后,他们对购买自动驾驶汽车的欲望随之降低。而受访者在得知价格后,他们对经济实用的定位系统很渴望,甚至53%的受访者愿意多花费60美元的价格购买该功能。 J.D.Power的这项研究表明,在没有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汽车之前,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一系列技术心存疑虑,因为他们 更看重安全, 相比车内娱乐和舒适性相比,消费者们更愿意为较为安全的技术支付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