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鹏辉/盈凡/卫蓝/太蓝/先导等共聚,先进电池技术有多先进?
欣旺达/鹏辉/盈凡/卫蓝/太蓝/先导等共聚,先进电池技术有多先进?电池技术正处在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期,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概念、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才能获得新发展。2025年
电池技术正处在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期,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概念、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才能获得新发展。2025年10月29日,维科网锂电在深圳举办了“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电池产业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来自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共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深入探讨先进电池产业链的建设,为先进电池产业的发展凝聚力量。



图研讨会现场
下面为各位嘉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演讲概要
1、周曼总监迎接固态钠离子电池干法制备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量化产业化AI元年
周曼介绍,固态钠电池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确保电池的高安全性,是钠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工信部明确将固态钠电池纳入新能源技术重点扶持领域,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达65.8GWh。
目前固态钠电池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种正负极材料各有优缺点,通过复合材料的设计实现性能优化,持续提高电极、电解质和电极内部的固固界面适配性是固态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发同时具有高室温离子电导率、高柔性高机械强度、高电极稳定性等性能的固态电解质体系是固态钠电池商业化的关键。
周曼表示,干法电极技术通过3D打印和原位层叠工艺,实现正极-电解质-负极的连续叠层制造,显著改善固固界面相容性,降低界面阻抗。同时,干法工艺还可避免传统湿法浆料的溶剂污染,提升能量密度,并减少电解液和隔膜使用,制造成本较湿法明显降低,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更有望通过AI优化进一步压缩成本。
目前,固态钠电池应用场景正快速拓展,在储能、两轮车、三轮车、A00级车、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均实现了应用,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储能领域是2025年钠电池的最大应用市场,占比高达60%,其次为电动两轮车和新能源汽车。
在设备革新上,纳科诺尔、曼恩斯特、先导智能和利元亨等公司在干法电极设备领域均有所布局,结合AI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望推动固态钠电池加速迈向商业化。
短期来看,钠电池暂时还无法实现对锂电池的颠覆性替代,更多的是在细分领域中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特定应用场景的替代与补充;远期来看,若钠电技术研发能够实现性能与成本的技术瓶颈攻关,在固态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未来钠电对锂电的替代作用或将越来越强。

图周曼总监
2、欣旺达动力产品开发高级总监李臻航空动力电池的核心需求、挑战及策略
李臻表示,基于航空活动的低空经济,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目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交通等场景逐步落地。航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航空飞行器心脏,决定了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高度,因此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宽温域应用、安全性能等指标上,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但目前各要素相互制约,难以兼顾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
李臻介绍,在航空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欣旺达动力秉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理念。2025年初,公司推出了“欣·云霄1.0”航空动力电池,已量产并搭载百公斤级飞行器,完成了-30℃环境,百公里飞行验证。该电池能量密度达320Wh/kg,循环寿命超2000次,倍率性能4C~6C。2025年中,欣旺达动力不断突破,又推出第二代“软”固态“欣·云霄2.0”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未来将朝着500Wh/kg以上的方向持续迭代创新。

图欣旺达动力产品开发高级总监李臻
3、杉杉科技研究院硅材料组副主任刘冬冬CVD硅碳的应用和产业化新进展
刘冬冬表示,硅碳负极凭借超高的比容量,能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消费和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当前硅碳负极距大规模量产仍存在诸多痛点,如膨胀、快充、强度及成本等。
针对上述问题,杉杉重点布局了CVD硅碳材料,并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望加速硅基材料大规模商业化进程。
在产能布局方面,杉杉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基地已投产,成为行业内最先落地的硅碳负极有效产能之一,今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图杉杉科技研究院硅材料组副主任刘冬冬
4、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李纾黎博士高倍率、高比能电池在低空经济场景的应用探索
李纾黎博士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来在“中央统筹+地方突破”的双重政策支持下,迎来爆发前夜。2025年,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落地元年,蓝天正变为蕴藏无限商机的经济新空域。
然而,伴随着低空场景应用的拓展,电池已成为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低空飞行器电池需要极致的安全保障,以及更高功率、更高能量密度。
基于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三大平台技术,鹏辉能源已推出无人机专用电池Sky系列。该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瞬间放电最大支持80C,持续充放6C,循环超1000周。

图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李纾黎博士
5、盈凡电气应用解决方案专家谢海军nVent HOFFMAN 守护锂电生产,共筑安全高效新生态
谢海军表示,控制柜是锂电生产设备的灵魂和智慧,是大脑(PLC),是中枢神经系统(通信网络),是感官(传感器),是四肢(驱动器/执行器),可以保障生产安全、确保产品一致性与高品质、提升生产效率与自动化水平,并确保设备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盈凡电气作为关键任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品牌霍夫曼(Hoffman)的电源柜、PLC柜、变频柜、操作箱、端子箱等产品已在全球锂电行业广泛应用,覆盖电极生产、电芯生产、电池模块生产、电池组生产等工艺段,成为锂电产线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

图盈凡电气应用解决方案专家谢海军
6、诺德股份产品总监吴大贝全固态电池专用集流体的开发与应用
吴大贝表示,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方向,而专用集流体正是其性能突破的关键一环。它不仅要适配硫化物、氧化物等不同电池体系,更需在极薄化、耐高温、低阻抗上实现突破,也就是既要解决传统集流体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兼容难题,又要支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应用需求。
目前,固态锂电池主流商业化电解质为硫化物系列,固态锂电池未来负极材料主要为硅氧/硅碳/锂金属材料。但是,传统铜箔无法应用在硫化物基固态电池中。
吴大贝介绍,诺德股份已针对全固态电池开发了NL-FN镀镍合金箔和NL-FN双面镀镍合金箔等多款专用集流体,推动全固态电池向产业化落地迈进。其中,NL-FN镀镍合金箔耐腐蚀性强、均匀致密,厚度与导电性定制可控,耐弯折性能较传统铜箔提升25%以上;NL-FN双面镀镍合金箔抗氧化性能优异,可200℃高温下48h不变色,抗拉强度相比纯铜箔提升10%。

图诺德股份产品总监吴大贝
7、诩辰科技冯翔龙硫化锂纳米粉体材料的产业化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前驱体,高纯硫化锂纳米粉体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循环寿命。然而,其产业化之路却因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原料危险等多重挑战而步履维艰。
据诩辰科技冯翔龙介绍, 诩辰科技凭借其独创的金属热反应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度、小尺寸、低成本的硫化锂纳米粉体的规模化制备,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硫化锂材料领域的产业化空白。

图诩辰科技冯翔龙
具体看来,诩辰科技突破传统球磨法、溶剂法、高温高压法等工艺局限,采用具有强还原性、瞬时高温、相分离特性的金属热反应路径,实现了
纯度高达99.9%,金属杂质<100 mg/kg,碳含量<0.02%;
粒径控制在20-30纳米,远优于市面同类产品;
单批次50公斤级制备能力,具备定制化参数供应实力;
原料利用率超过99%,大幅降低综合成本。
8、太蓝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梁世硕 Safe+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定义安全新标准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与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太蓝新能源凭借其自主研发的Safe+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正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迈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全新阶段。

图太蓝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梁世硕
梁世硕院长介绍,太蓝新能源以固态电解质技术为核心,结合独创的材料与工艺体系,实现了三大突破
本质安全升级采用无隔膜设计与高稳定性固态电解质,电芯耐挤压形变能力提升300%,可承受60%形变量;耐过充电压高达19V,耐高温性能达200℃,远超国标要求。
续航与快充兼顾,满足eVTOL、机器人、高端电动车等高强度续航需求。
成本优势显著通过“减材制造”路径,逐步减少隔膜、电解液与负极材料使用,实现固态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持平甚至降低。
此外,太蓝新能源独创 “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ISFD)” 与 “界面柔化技术” ,有效解决固-固界面阻抗高、离子电导率低等行业难题,实现电解质层的高强度、高稳定性与高离子迁移率。
9、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监张文广博士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的应用进展
张文广博士系统介绍了卫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产品矩阵及应用场景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卫蓝新能源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与产业化布局。

图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监张文广博士
张文广博士表示,卫蓝新能源已建立起覆盖汽车动力、低空飞行器、储能系统、小动力设备四大领域的产品体系,例如SHP270系列低空动力电池,支持eVTOL等高性能飞行器;涵盖软包与圆柱形态的电动汽车电池,兼具高比能、高功率与高安全性全球首款280Ah与314Ah混合固液本质安全储能电池等。
10、昆仑新材技术专家孙春胜高性能高稳定的固态电解质产业化的挑战与机遇
孙春胜展示了昆仑新材在电解液与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系统化布局与创新成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提供了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图昆仑新材技术专家孙春胜
储能、低空经济、电动汽车、钠电池等新兴领域正在对电解液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孙春胜介绍,昆仑新材围绕“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高一致性”四大核心需求,推出多场景定制化电解液解决方案
储能市场通过阻燃添加剂比例提升,配合原位自钝化SEI技术,实现电解液循环寿命突破,并满足UL 9540A舱级安全标准;
低空动力推出高电压、高离子导率、宽温域的航空级电解液,适配eVTOL与无人机对高功率与高安全性的双重要求;
快充与高能量密度系统包括超级快充电解液、高镍/硅碳体系电解液、半固态电池专用电解液等,实现性能与安全的协同提升;
钠电池与固态体系推出高电压钠电电解液及固态凝胶方案,拓宽技术路线布局。
此外,在巩固传统电解液优势的同时,昆仑新材积极布局固态电解质领域,形成“多轮驱动”发展格局
氧化物电解质方面,已实现LATP、LLZO、LLZTO等系列产品量产,关键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硫化物电解质方面,通过配方与工艺调控,提升其在低露点环境下的稳定性,推动其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卤化物与功能膜方面,同步推进研发与产业化准备。
11、先导智能营销总经理叶正平纪元·新挑战 全固态电池化成技术及工艺装备研究进展
尽管全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局技术”,具备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及长寿命等优势,但其从“实验室”走向“智造工厂”仍面临三大工艺挑战固态电解质规模化制备、固-固界面构筑与稳定化、首次激活与性能稳定化——即化成工艺。
叶正平指出,全固态电池的化成是一个典型的“力-热-电”多物理场耦合过程,需在超高压力、精准温场与动态电化学策略之间取得精细平衡,传统液态电池的化成设备与工艺已无法满足其严苛要求。

图先导智能营销总经理叶正平
针对全固态电池化成的特殊性,先导智能提出了三大技术路径并已实现工程化突破
高精度超高压力控制技术采用新一代伺服液压系统,实现面压稳定,支持百吨级总作用力输出,满足硫化物、氧化物等不同体系对界面紧密性的极限要求。
立体式精细化温控系统通过3D液冷/液热温控设计与流体仿真优化,将电芯表面温差控制在±2℃以内,并实现快速升降温与能量回收,支撑变温活化等先进工艺。
AI驱动的智能电化学策略基于高频数据采集与dQ/dV曲线分析,AI算法可实时判断界面形成状态,动态调整电流、脉冲与加压策略,实现“一芯一策”,在提升化成优率的同时缩短工艺周期。
12、清研纳科副总经理魏靖轩干法制备技术在先进电池中的应用
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电极技术摒弃了溶剂使用,通过将粘结剂PTFE纤维化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活性材料、导电剂与粘结剂的直接成膜。
魏靖轩介绍,清研纳科通过材料改性与工艺调控,实现了四大突破显著降低氟化锂生成风险;通过低-中-高三段式剪切工艺,构建均匀稳定的纤维网络;降低纤维化温度窗口,减少能耗;实现极片厚度精度贴合量产需求。

图清研纳科副总经理魏靖轩
目前,清研纳科已完成从实验线到量产线的全系列装备布局。
据了解,清研纳科是由清研电子与纳科诺尔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聚焦干法电极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技术积累与纳科诺尔在高精度辊压设备领域的制造经验,已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干法电极整线装备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
13、维科网行业研究部副总监李维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材料体系突破、工艺设备成熟与产业链协同深化,中国固态电池产业正从技术研发迈向示范应用与产能建设新阶段,预计2025–2037年将迎来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装车与储能应用浪潮。
李维维指出,在半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已实现小批量装车,作为全固态的过渡方案,预计2025–2027年装车量逐步提升。

图维科网行业研究部副总监李维维
全固态电池方面,目前企业布局明确,2027–2030年或成全固态量产窗口。
从技术路线看,硫化物电解质凭借高离子电导率成为主流研发方向,但面临空气中不稳定、界面阻抗等挑战;氧化物电解质在热稳定性和空气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更适合现阶段规模化生产;聚合物与复合电解质则在特定场景中继续发挥其柔性适配与工艺兼容性优势。
随着李维维分享的结束,“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圆满落幕。然而,思维的碰撞永不落幕,让我们带着今日的启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再会!
预告
2026年3月,维科网·锂电将在深圳举办“OFweek 2026 (第十届) 动力电池产业年会暨行业评选颁奖典礼”,届时将有更多行业领袖和专家带来深度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维科网·锂电官方信息。
期待与您再次相聚!
-
行业规范在即,“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2025-10-31
-
总投资462亿,双巨头湖北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开工!2025-10-31
-
拒绝误导消费者,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更名2025-10-30
-
千亿市场迎爆发!动力电池回收:政策红利与技术瓶颈并存2025-10-28
-
固态电池没那么快,还需耐心等待2025-10-28
-
特斯拉的圆柱形电池,才是最安全的?比国产车的电池靠谱?2025-10-28
-
半固态电池或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2025-10-28
-
隐藏式门把手不安全背后:电池不起火,才是根源2025-10-27
-
AI芯天下丨产业丨内卷下的中国电池产业,亟待以差异化与协同破局2025-10-25
-
注册资本10亿,央企成立新能源公司2025-10-25
-
华为采用ATL聚合物电池!2025-10-24
-
100GWh大圆柱电池项目落地广西!2025-10-24
-
国轩高科40亿电池项目奠基!2025-10-24
-
比亚迪百亿动力电池项目全面投产!2025-10-24
-
总投资70亿!清陶乌海固态电池项目即将投产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