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垃圾变燃料,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首航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5-07-15 16:04:06
热度:7

2025年07月15日关于垃圾变燃料,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首航的最新消息:2025年7月2日,海南洋浦港迎来历史性时刻。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静静停靠在5号泊位,一根特制管道将200吨绿色甲醇注入其燃料舱

2025年7月2日,海南洋浦港迎来历史性时刻。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静静停靠在5号泊位,一根特制管道将200吨绿色甲醇注入其燃料舱,开创了国内城市垃圾制绿色甲醇“产、销、用”全产业链贯通的先河。

巨轮为何能"喝"甲醇

"中远海运洋浦"轮并非普通货轮。它身长366米,几乎相当于三个足球场首尾相连;最大载货量可达1.6万标准集装箱,堪称海上巨无霸。其核心奥秘在于独特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心脏——如同油电混合汽车,既能用传统柴油,也能高效燃烧绿色甲醇,在航行模式间灵活切换,大幅降低污染排放。

绿色甲醇的环保密码

这艘巨轮所“喝”的绿色甲醇,其环保价值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它的原料并非化石能源,而是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中国海油化学通过特定的生产工艺,将这些原本可能被浪费或产生温室效应的沼气转化为清洁的甲醇燃料。这种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就大幅降低了碳排放。

当这种绿色甲醇在船舶发动机中燃烧时,相比传统船用燃料油,它能显著减少有害颗粒物的排放(降低95%以上),并且其全生命周期(从原料获取、生产、运输到最终使用)的净碳排放量趋近于零。简单来说,此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预计能为这艘巨轮减少约32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其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1.9万棵树。这一减排效果甚至远超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要求的65%标准。

变废为宝的技术攻坚

将城市废弃物中的沼气转化为符合船舶燃料要求的高品质绿色甲醇,并非易事。

中海化学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突破,得益于其近二十年在天然气制甲醇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功底和丰富经验。他们并未选择投入巨资完全新建装置,而是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在今年初成功完成了对原有甲醇生产装置的改造升级。

这次改造的核心在于使生产线能够适应并高效处理城市垃圾沼气这种成分相对复杂、波动性较大的原料。这套改造后的装置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开始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

国际认可的品质保证

绿色甲醇并非一个随意定义的概念。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标准,只有当甲醇的生产原料是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沼气),并且其整个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碳足迹达到严格的要求时,才能被认证为真正的“绿色甲醇”。

中海化学生产的这款以城市垃圾沼气为原料的甲醇产品,其整个流程的碳排放水平远超国际标准,因此顺利通过了ISCC认证(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并获得了国内首张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ISCC EU证书。这不仅是对其环保品质的权威背书,也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

全产业链贯通的里程碑意义

“中远海运洋浦”轮此次成功加注并应用中海化学生产的绿色甲醇,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燃料补给。它标志着一条完整的从船舶设计建造到绿色燃料供应的产业链在我国首次实现了贯通。这证明了利用城市废弃物生产清洁船舶燃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有潜力的,在环保效益上是显著的,并验证了“中国船+中国绿色燃料”全链条模式的可行性。

它为面临巨大减排压力的中国乃至全球航运业,提供了一种立足本土资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转型解决方案,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曾经令人头疼的城市垃圾,正通过科技的力量,转化为驱动万吨巨轮破浪前行的绿色新动力。

原文标题:垃圾变燃料,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