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锂电网 > 焦点新闻 > 政府加码60亿投入,固态电池或在2030年全面普及

政府加码60亿投入,固态电池或在2030年全面普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30 12:00:06   浏览次数:1445
核心提示:2024年05月30日关于政府加码60亿投入,固态电池或在2030年全面普及的最新消息:“固态电池是技术路线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指出。当前,随着


“固态电池是技术路线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指出。

当前,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供能载体,支撑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不过,液态锂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趋近成熟,能量密度提升愈发困难,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进一步提高。因此,固态电池成为未来电池路线的新选择。

根据5月29日最新消息表示,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商业化落地难

基于自身特性,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

高安全性得益于固态电池以热稳定性强、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液态电解液,大幅降低电池自燃、爆炸风险。同时,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能更好地抵抗电池内部的机械应力,防止锂枝晶穿透隔膜导致短路;固态电池化学稳定性强,不易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增加电池稳定性。

因此,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三大锂电池热失控主要成因,在固态电池的应用下均得到良好的解决,固态电池安全性较液态电池大幅提升。

固态电池还可以实现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其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与隔膜,减少电池内部非活性材料,可增加有效储能空间。而且,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挥发,也不易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使电池可以承受更高电压,使用更广泛的电极材料,如金属锂负极、富锂锰基等,同时提升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及电压平台,进而提升能量密度。由于没有液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结构设计可以更紧凑,减少电池组件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不过,纵使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优秀的低温性能等一系列优势,其产业化进程仍存一定阻碍。

首先是由于成本高。蔚来曾公开表示,一个半固态电池包的价格相当于一辆ET5。其搭载的150度电池包的成本接近30万元,换算为每度电成本是2元/Wh,是当下铁锂电芯价格的4-5倍、三元电芯价格的2倍。

其次是生产工艺复杂。根据不同的电解质类型,固态电池主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其中聚合物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常温下离子电导率较低;氧化物固态电池离子电导率较高,热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生产,但界面接触差,为目前半固态电池主要技术路线;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电化学窗口宽,柔度和可塑性好,或最终为全固态电池主要路径,但其生产要求高,且硫化锂前驱体昂贵,短时制约其商业化。

而且,固态电池仍然存在科学问题,根据《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固态电解质离子输运机制、锂金属负极枝晶生长机制、多场耦合体系失控/失效机制为固态电池三大核心科学问题,探索先进表征技术、原理机制创新、新型材料创制成为固态电池进一步发展重要途径。

由于以上多重因素,固态电池虽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载体最优解,但短时间内产业化落地难度较高,这应该也是政府决定对该领域进行高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车企布局加快

目前,全球企业都在共同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各企业规划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点普遍在 2027—2030 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盟都有相关鼓励政策发布,并提出固态电池的预期目标。

其中,日本对固态电池布局时间早、布局力度大,2022年日本政府推出《日本蓄电池产业战略》,举国家之力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试图在固态电池领域弯道超车。

丰田是全球最早布局固态电池的车企之一,其与石化巨头出光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共同解决质量与成本问题。根据丰田规划,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2028年问世,续航里程将达621英里(993公里)以上,预计可以10分钟内将电池电量由10%充电至80%;第二代固态电池预计续航将达到745英里(1192公里)。

其他国际车企巨头也在写携手合作伙伴,布局固态电池。宝马与Solid Power合作,预计2025年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2030年量产固态电池车型;大众与QS合作,预计2025年建立固态电池量产线;奔驰与辉能、Factorial Energy等合作,计划2028年批量生产固态电池。

中国于2021年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3年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包含有固态电池相关推进意见。

今年,岚图、蔚来、智己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广汽、上汽等车企也在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有媒体指出,使用了半固态电池的岚图追光,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仅为170Wh/kg,岚图云母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一致。这与预期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相差较远。

去年底,长安汽车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正向开发领先的固态电池,从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 / L,2030年全面普及应用。此外,长安还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如果成功上车,必然能够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对行业的意义是颠覆性的。目前,政府已经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支持,集合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力量,固态电池有望进一步加快实现商业化落地。

       原文标题 : 政府加码60亿投入,固态电池或在2030年全面普及

 

[ 锂电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走出车辆设计的误区,降低对车载电池能量密度的期望 可提高十倍蓄电能力的硅基锂电池,何时装车?
为什么新能源车型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电动车为何不用镍铬电池? 只需“一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增加电池储能资源
推荐锂电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