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动力电池态势:上下游两头挤压 企业降成本压力大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19-05-28 20:55:16
热度:86

动力电池态势:上下游两头挤压 企业降成本压力大时令虽已是春暖花开,但对动力电池行业,感受到的不是春风送暖的惬意,而是凛然寒冬的严峻,除了产能过剩,动力电池还正面临着来自产业链两头的

时令虽已是春暖花开,但对动力电池行业,感受到的不是春风送暖的惬意,而是凛然寒冬的严峻,除了产能过剩,动力电池还正面临着来自产业链两头的挤压。 在材料上游领域,包括、钴、镍、铜、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在整车下游领域,新能源汽车补贴2017年在2016年的标准上降低20%,补贴退坡机制下,新能源汽车降本压力顺势传导至动力电池。 重压之下,降成本、求发展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紧迫的共性话题。 加速技术进步 提高交易效率 “整车厂将补贴退坡的压力转向动力电池,是不可逆转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湖北省汽车学会副秘书长雷洪钧,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成立大会暨后补贴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场前景论坛上直言,“2017年动力电池降价20%几成定局。” 在雷洪钧看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指标要求,“这一要求未来很可能会不断提升,就需要动力电池企业对调整自身产品乃至技术路线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其中也一定会涉及生产线的改造。” 在他看来,动力电池企业降本突围的路径是,一是在一定的原材料成本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能提升。对于电池企业,尤其是中小电池企业来说,从技术研发着手,提升产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过高是动力电池企业成本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电池行业内成品率达到80%以上,就算是水平高的了。因此提升成品率是行业努力的方向之一。”浙江超威创元副董事长孙延先补充道。 在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原诚寅看来,提高交易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打造动力电池的生态闭环。“动力电池是整车的核心零配件,占整车成本的40%甚至更高。矿产资源提炼后,到电芯、电池包,最后再回收,形成一个闭环。比如钴价上涨,但如果能做到以较高效率、较低成本从废弃电池中提炼回收,就有机会控制成本。但能玩转这一生态链条,靠的是一个联盟的力量,集中行业之力,来做这件事。”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降低成本的另一条路径是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生产。“有足够大的规模来分摊研发成本、制造设备投入成本,只要产能达到一定的量级,就能把成本拉下来。”原诚寅进一步表示,“此外,走标准化之路,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提供产品,否则将面临出局风险。” 目前国家对动力电池设置产能门槛,有消息称产能门槛可能由去年底提出的8GWh调整至3—4GWh,这一举措在扭转动力电池整体产能过剩、企业平均出货量不大的同时,还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动力电池实现规模效应,从而更早实现成本降低。 在天津力神总裁秦兴才看来,受整体大环境影响,电池企业利润将大幅度压缩,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这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现在大家普遍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企业规模化。通过实现企业内部‘四化’强化内生力,从而提升竞争力。” 呼吁政策连贯性 动力电池发展受政策影响很大,政策变化往往带来行业较大调整,政策连贯性有利于行业发展稳定、成本降低。 据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一波介绍,动力电池生产设备迭代周期短,造成企业大量资金投入。 “电池产线迭代加速,除了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策对电池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变化,生产线刚建好,政策风向就变了,这让动力电池企业很尴尬。电池产线的更新迭代谈何容易,除了付出真金白银外,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文一波感慨。 对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近年来动力电池产业的确受政策影响很大,政策应该连贯一些。政策对动力电池企业少一些干预,企业就多一些活力。” 会上成立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将立足于动力电池及产业链企业,为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搭建高端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动力电池相关技术的提升,实现动力电池产业链良性发展。 工信部:动力电池发展分三步走 日前,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分三个阶段推进我国动力电池发展: 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 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 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具体提出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一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 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 二是产品安全性满足大规模使用需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三是产业规模合理有序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超过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在400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四是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五是高端装备支撑产业发展,2020年实现装备智能化发展、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为实现未来产业发展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测试分析和评价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9项重点任务。 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并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落实部门。 《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发布,科学规划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加快提高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系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积极做好《行动方案》的任务分解和宣贯落实工作,加快推动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来源:中国经济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