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锂离子电池---热压VS冷压
探秘锂离子电池---热压VS冷压朋友们好啊,我是弹弓锂电掌门人弹弓,刚才有个朋友问我蛋老师你能教我一下冷压吗?我说可以!我说"你们在实验室调死参数没用!"(拍桌)发生甚么事了,我一看!原来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弹弓锂电,公众号弹弓锂电探秘锂离
朋友们好啊,我是弹弓锂电掌门人弹弓,刚才有个朋友问我蛋老师你能教我一下冷压吗?
我说可以!我说"你们在实验室调死参数没用!"(拍桌)
发生甚么事了,我一看!
原来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弹弓锂电,公众号弹弓锂电探秘锂离子电池---热压工序关键控制点
没有介绍冷压,那我们介绍一下热压与冷压的区别
一、热压与冷压工序原理深度解析
1.1 热压工艺的核心逻辑
热压工艺是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高温(80 - 120℃)与压力(5 - 15MPa)协同作用,为电池性能的提升奠定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温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迁移速率,就像给锂离子注入了 “加速剂”,使其能够更快速地从正极迁移到负极,从而大幅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 。在某研究中,经过热压处理的电池,其放电容量在高倍率下相比未热压电池提升了 15%。
压力的施加则改善了电池内部各组件的接触性能和导电性能。它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有效减小了电阻,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在压力作用下,电极材料的结晶结构也得到优化,原本无序的排列变得更加规整,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研究数据表明,热压可使压实密度提升 8 - 12%,同时将极片反弹率降低至 2 - 3μm,这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温度梯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若温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隔膜微孔闭合,这将极大地增加电池内阻,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为了确保热压效果的一致性,先进的热压设备通常配备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热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保证电池质量的稳定性。
1.2 冷压工艺的力学奥秘
冷压工艺在常温环境下(≤23℃)施加机械压力(10 - 25MPa),以实现对电池极片的压实。它主要通过物理压缩的方式减少颗粒间隙,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致密度。当压力施加到极片上时,颗粒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原本存在的空气间隙被有效填充,使得电极材料的孔隙率降低 15 - 20%,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与热压相比,冷压的反弹率相对较高(4 - 8μm),这是由于在常温下,材料的弹性回复现象更为明显。在冷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压辊线速度(10 - 15m/s)与压力均匀性。如果压辊线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极片受力不均,影响压实效果;而压力不均匀则会使极片出现局部过压或欠压的情况,导致极片边缘出现波浪纹,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一致性。
为了保证冷压质量,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压力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压辊的压力和速度,确保极片在冷压过程中能够均匀受力,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二、电芯性能差异对比图谱2.1 结构参数对比
热压与冷压工艺对电芯结构参数的影响显著,这些差异直接关系到电芯的性能表现。热压电芯的厚度公差控制在 ±0.03mm,展现出极高的尺寸精度,这得益于热压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协同作用,使得电芯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且均匀。其孔隙率在 28 - 32% 之间,这种适度的孔隙率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同时也保证了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
冷压电芯的厚度公差为 ±0.05mm,相对热压略大,这是由于冷压在常温下进行,材料的弹性回复对厚度控制带来一定挑战。冷压电芯的孔隙率在 30 - 35%,较高的孔隙率有助于电解液的浸润,但也可能导致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以某 3C 电池为例,采用热压工艺后,在循环 500 次的测试中,容量保持率提升至 92%,而同等条件下冷压工艺的电芯容量保持率仅为 85%。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热压工艺在提升电芯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其通过优化电芯结构,有效减少了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为 3C 产品的长寿命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电化学性能差异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中,热压和冷压工艺对电芯的电化学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指标
热压工艺
冷压工艺
初始内阻
低 15-20%
基准值
低温放电
高 8-12%
基准值
循环寿命
长 10-15%
基准值
热压工艺能够使电芯的初始内阻降低 15 - 20%。这是因为在热压过程中,高温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使电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电子传输路径更加顺畅,从而有效降低了内阻。较低的内阻意味着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能量损耗更小,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使电池能够更快地充电和放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低温环境下,热压工艺的电芯放电性能比冷压工艺高 8 - 12%。这是由于热压改善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动力学,即使在低温下,锂离子也能更顺利地在正负极之间迁移,保证了电池的放电能力。对于在寒冷地区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电动汽车来说,这一优势尤为重要,能够确保设备在低温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从循环寿命来看,热压工艺的电芯比冷压工艺长 10 - 15%。热压使电极材料的结构更加稳定,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能够更好地抵抗结构变化和材料损耗,减少了活性物质的脱落和电极的变形,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
结语冷压工艺作为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其技术进步直接影响能量密度提升。通过工艺参数精细化控制与材料体系创新,可实现电池综合性能突破。建议关注设备智能化升级与工艺 - 材料协同优化方向,持续提升生产良率与产品竞争力。
原文标题:探秘锂离子电池---热压VS冷压
-
全球首批量产!1GWh固态电池项目正式投产2025-03-28
-
首个地方性固态电池专项规划即将落地,有何亮点?2025-03-27
-
造电池,特斯拉是专业的2025-03-27
-
探秘锂离子电池---中国锂电崛起之路2025-03-25
-
亿纬锂能全极耳圆柱电池新品首发,推动工具锂电迈入高倍率新阶段!2025-03-25
-
总投资超30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奠基/投产!2025-03-25
-
中创新航5C“顶流”超充电池助力小鹏新车上市2025-03-24
-
孚能科技斩获小鹏汇天电池定点2025-03-24
-
9GWh!又一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江苏2025-03-24
-
总投资320亿!又一电池基地全面启动2025-03-24
-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维科杯·储能行业卓越电池企业”2025-03-21
-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维科杯·储能行业卓越电池企业”2025-03-21
-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荣获“2024维科杯·储能行业卓越电池企业”2025-03-21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维科杯·储能行业卓越电池企业”2025-03-21
-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维科杯·储能行业卓越电池企业”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