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释放重磅储能利好
2024年11月07日关于工信部释放重磅储能利好的最新消息:11月6日晚间,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
11月6日晚间,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
《方案》提及,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明确储能发展目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一系列显著的发展目标。首先,在产业规模方面,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要与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并培育出3至5家千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
从千亿规模生态主导型企业来看,目标比较容易实现。因为从目前国内大型储能上市公司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均已达到相应规模。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全链条的国际竞争优势,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新型储能产品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在全链条的国际竞争优势方面,目前国内在储能产业链相比海外的优势有目共睹。不过,在“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上,钠电池储能、液流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应该是产业链布局的未来方向之一。
此外,意见稿还强调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化意味着产品要具备更高的性能和质量,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智能化则要求产品具备更强的智能化水平和智能化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绿色化则强调产品要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提升安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意见稿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这包括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的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同时,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还首次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氢储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具有能量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突出优势。通过利用低谷期富余的新能源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储存起来或供下游产业使用;在用电高峰期时,储存起来的氢能可利用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并入公共电网。这种储能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电力占比提高带来的长时储能需求,还能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此外,意见稿还强调构建本征技术、主动预警、高效防护、安全应用等多维度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热失控及燃烧失效机理研究,突破储能电池本征安全与控制技术,支持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新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稳定运行。
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
意见稿提出,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经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这包括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的供给能力。
同时,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新型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应用需求。
意见稿还提出拓展新型储能的多元应用场景。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有效提升新型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意见稿还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区域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结
工信部此次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推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拓展多元应用场景等措施,我们将构建起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储能制造业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新型储能将在能源革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超2200亿元!广东到底成立了多少个储能基金?2024-11-07
-
利好频发,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储能2024-11-07
-
又一储能项目签约落户2024-11-07
-
马斯克闪现北京!储能中国区高管“首秀”2024-11-07
-
超3500家!储能企业“倒闭潮”来袭2024-11-04
-
瑞浦兰钧携手Waratah Super Battery Site 助力南半球最大储能项目2024-11-04
-
瑞浦兰钧助力钢厂绿色转型 30MW/60MWh储能电站并网成功!2024-11-04
-
储能三季度报:科陆电子、派能科技巨幅亏损,宁德时代的逆势而上2024-11-01
-
加码储能赛道,晶澳新品重磅发布!2024-11-01
-
新增超61GWh!国家能源局发布储能新规划2024-10-31
-
又一储能项目正式投产2024-10-31
-
超130亿元!全球首个长时储能零碳园落地2024-10-31
-
施耐德电气 x 海博思创 | 共绘储能绿色未来2024-10-30
-
赣锋锂业储能项目正式开工2024-10-30
-
暴增逾888%!便携储能有多赚钱?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