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锂电负极材料实现公斤级量产
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锂电负极材料实现公斤级量产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准,与碳材料复合后循环1000次的容量仍有2000mAh/g,为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CS Nano上。
目前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无法满足当前对电池高容量、高性能的需求。硅材料因其较高的比容量最有望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但硅在充放电过程存在体积膨胀严重、导电性差等问题,将硅材料纳米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批量和高效的制备纳米硅就成为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过程工程所功能粉体材料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高频感应热等离子体的物理化学过程研究和热等离子体装置研发,开展了等离子体制备特种粉体材料及工业化应用研究。据团队负责人、研究员袁方利介绍,研究团队依托自主研制的高频感应热等离子体装置,通过等离子体高温气化成核、可控生长制备了形貌均匀的直径约为50nm的硅纳米球,相关工作相继发表于J.Mater.Chem.A,2015,3,18136(DOI:10.1039/c5ta04620c),NanoEnergy,2016,24,111-120(DOI:10.1016/j.nanoen.2016.04.014)。
副研究员侯果林介绍,在研究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时发现,等离子反应器中冷热程度不同,获得的产物具有不同的形貌和结构,研究团队通过引入热壁反应器,延长颗粒生长时间等,成功批量制备了硅纳米线,并进一步对硅纳米线与碳进行组装,制备了多尺度缓冲的碳包覆硅纳米线团。线团中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为硅纳米线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供空间,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而保证结构不被破坏,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为稳定的循环性能提供了结构保障。
此次实现高频热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硅线每小时超公斤级的量产,为基于纳米硅的硅碳负极材料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指导。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硅-碳纳米线团的合成和表征示意图
-
合作戴姆勒/大众后 SK创新将为法拉利首款量产PHEV供应电池2019-09-19
-
石墨烯纳米银线成为代替柔性电极的首选2019-09-11
-
科学家实现石墨烯纳米结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2019-09-06
-
牛津大学科学家揭秘全固态电池故障原因 或加速实现固态电池量产2019-09-02
-
阿尔伯塔大学欲利用纳米硅材料打造新款锂电池2019-09-01
-
我科学家仿硅藻土多级结构研制高性能固态锂电池2019-09-01
-
2019年2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发布2019-09-01
-
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退役锂电池回收技术亟待提高2019-08-22
-
特斯拉上海工厂公布最新进展 年底量产2019-08-12
-
科学家发现:钠电池容量下降的原因在于意外存在的氢2019-08-10
-
全力聚焦新能源战略 杉杉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包头基地正式投产2019-08-08
-
科学家发现电池性能下降的真正原因2019-07-26
-
锂电负极材料产能释放 中科电气净利或达8354万元2019-07-17
-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2019-07-17
-
锂电负极材料投扩产超40万吨 高镍NCM811/ NCA进程加快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