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重磅!奔驰推出全固态电池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9-22 01:00:27
热度:6

重磅!奔驰推出全固态电池梅赛德斯-奔驰的固态电池部署进入了关键阶段。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固态电池开发商Factorial Inc.宣布推出Solstice?(下称Solstice),这是一款与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将于20

梅赛德斯-奔驰的固态电池部署进入了关键阶段。

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固态电池开发商Factorial Inc.宣布推出Solstice?(下称Solstice),这是一款与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年投放市场。

能量密度达450Wh/kg

Factorial表示,Solstice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这将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80%,同时“显著减轻”车辆重量并提高车辆效率。

image.png

图源Factorial官网

同时,Solstice补充了Factorial专有的FEST?(Factorial Electrolyte System Technology,因子电解质系统技术)。目前FEST?已规模化为100+Ah电池,除用于汽车和其他电动交通应用之外,Factorial还计划将Solstice拓展至消费电子领域。

材料端,Factorial采用了硫化物基固体电解质,旨在确保Solstice即使在90℃以上的工作温度下也能保持稳定。据称,这有可能降低电池组内部冷却系统的要求,从而降低车辆的整体成本。

在生产技术端,Factorial通过采用一种新型的干式阴极涂层技术,消除了使用有毒溶剂以及传统正极生产中所需的能量密集步骤,使得Solstice降低了运营成本、能源消耗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生产。

众所周知,由于湿法涂层工艺需要将化学物质溶解在有毒溶剂中,且后续需要在高达200℃的温度下烘烤干燥,能耗极高。因此,目前众多巨头都在铆足了以期实现干式涂层技术的突破,包括特斯拉,松下、宁德时代、LG新能源、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等巨头都在研究用于4680电池的干式涂层电极技术,以节省能源、设备成本和空间。

尤其是特斯拉,因为迟迟无法突破干式电极技术,目前量产装车的4680电池是“减配版”,距离四年前马斯克在PPT上展示的目标仍有相当的差距,这也是特斯拉4680电池还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所在。

LG新能源首席技术官Kim Je-Young曾表示,将干电极制造应用于具有较小颗粒的阴极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由此而言,Solstice所采用的干式阴极涂层技术是很厉害的,但具体的参数,以及能否规模化应用在生产线上等暂未可知。

刚交付B样不久

资料显示,Factorial于2019年从一家传统公司中分离而来,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本(Woburn)市,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并进行商业化的初创企业。

近年来,Factorial加快了供应链布局。去年10月23日,Factorial 宣布其在马萨诸塞州的沃本市投建的新固态电池制造工厂正式开幕。该工厂投资5000万美元,初期最高年产能200MWh,预计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固态电池装配线。今年4月23日,Factorial与LG化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速固态电池材料的开发。

在关于Solstice的新闻稿中,Factorial将梅赛德斯-奔驰描述为开发合作伙伴和关键客户。事实上,双方早在2021年就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且梅赛德斯-奔驰还与Stellantis集团在2022年参投Factorial一轮总额为2亿美元的融资。

目前,Factorial已与现代起亚、梅赛德斯-奔驰和Stellantis集团分别达成了单独的投资及合作协议。

其中,按照Factorial和梅赛德斯-奔驰当初的规划,梅赛德斯-奔驰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Factorial的固态电池技术引入批量生产。但现在来看,基本不能在这一时间节点量产。

去年10月,Factorial才向梅赛德斯-奔驰交付了1000多个100+Ah固态电池的A样品;今年6月,又交付了106+Ah固态电池的B样品,Factorial还表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A样到B样的的样品交付突显了公司的快速创新能力。

但此后还有多个开发流程,并且梅赛德斯-奔驰还要进行广泛的测试和优化,同时还要确认Factorial供应链和制造流程的稳健性,一套流程下来,5年内引入量产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还是很看重最新进展的。该集团首席技术官兼管理委员会成员Markus Sch?fer表示“Solstice固态电池技术代表着我们与Factorial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战略和承诺的基石,致力于引领电池开发。Solstice进一步改进了能量密度和安全功能,这将有助于我们开发出在续航里程、成本和性能方面树立新标准的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