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潮”席卷而来 回收体系需完善
动力电池“退役潮”席卷而来 回收体系需完善动力电池“退役潮”席卷而来,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要加快完善落实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
动力电池“退役潮”席卷而来,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要加快完善落实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提出。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强劲发展,2015年到2018年之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由16GWh增长到57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
随着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攀升,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也变得愈发迫切。而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按照动力电池4年~6年使用寿命测算,2014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在2018年开始批量进入报废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产生约24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
按照4年的使用寿命测算,2018年是动力电池回收元年,2019年迎来动力电池规模报废期。与此同时,伴随着大规模报废期的到来,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商机也逐渐凸显。
按照未来智库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19~2025年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复合增速50%。
其中2018~2020年,梯次利用空间共计47亿元,到2025年累计市场空间将达171亿元;2019~2025年,三元锂电池中镍、钴、锰、锂等金属回收市场空间约为436亿元。
面对暗藏的巨大机遇,除了以湖南邦普、格林美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业,众多车企也开始参与其中。以北汽新能源为例,记者获悉,自从2016年以来,北汽新能源就开始以“建网点、建标准、建模式”为主线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进行了战略布局,并成立了北京匠芯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梯次利用相关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尝试。
有商机也有隐忧。不少“小作坊”似的企业,打着有正规回收资质的幌子做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浙江徽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动力锂电池污染主要有两类,一是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不经专业回收处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二是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LiPF6 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
那么谁来回收更合适?根据《调研报告》,目前构建的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中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生产者主导,由汽车生产企业利用销售渠道建设退役电池回收体系,回收退役电池移交综合利用企业处理或与其合作共同利用电池剩余价值;另一种是以第三方为主体,由梯次、再生利用企业与汽车、电池生产企业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服务网点,集中回收合作企业新能源汽车的退役电池。
为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在国家的支持下,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构建了回收体系。目前,北汽新能源、广汽三菱等45 家企业已设立了3204 个回收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不少整车企业尚处于启动阶段,盈利很困难。
-
欧洲将建立第二个电池联盟 应对亚洲动力电池围剿2019-09-09
-
财政部预警供应链断裂风险 新能源汽车加速去“空心化”2019-09-09
-
2020年底重点区域新能源物流车比例将达80%2019-09-06
-
鹏辉能源上半年业绩靓丽,8成电池供货上汽通用五菱2019-09-05
-
12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半年报:半数净利润下滑 寒流从下至上蔓延2019-09-04
-
今年上半年新建、拟建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超1900亿2019-09-03
-
新能源汽车售价8.7万 电池报废更换费用竟是车价两倍?2019-09-03
-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只看锂电池 “三电”技术都得关注2019-09-01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及氢燃料电池集成技术发布会2019-09-01
-
韩国SK创新公司研发动力电池回收技术2019-09-01
-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物理化学交叉耦合关键技术研究2019-09-01
-
发展新能源车要攻破电化学的“城墙口”2019-09-01
-
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选择2019-09-01
-
每卖十辆就召回一辆 新能源汽车品质大考2019-09-01
-
珈伟新能2019年上半年亏损2758万 加大动力电池投资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