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储能企业遭遇“生存战”
危机四伏!储能企业遭遇“生存战”在政策、资本之手的双重推动下,储能产业呈现出一种魔幻的景象。行业尚未迎来真正的繁荣,便已危机四起,不少企业更是倒在曙光到来的前夕。 &em
在政策、资本之手的双重推动下,储能产业呈现出一种魔幻的景象。行业尚未迎来真正的繁荣,便已危机四起,不少企业更是倒在曙光到来的前夕。
当前的储能赛道呈现“两副面孔”:一面是投资人看到的前景广阔、黄金遍地的场景,高预期下企业纷纷忙扩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也跨界而来;一面露出“狰狞”面目,储能电站利用率低、盈利低、产品同质化、安全难保证、价格战愈演愈烈等问题凸显,部分企业开始放弃储能业务或大幅削减投入、终止上市进程、甚至上演破产出清的悲剧。
毋庸置疑,过去数年,储能行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阶段。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超过17.33GW/35.8GWh,平均储能时长约2小时。今年1-6月,新投运装机约8.63GW/17.72GWh,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容量的总和。
对于储能未来的市场空间,业界普遍认为非常广阔。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元大关。CNESA也预测,未来五年,新型储能装机将维系50-60%的复合增长,2027年保守估计场景为装机97GW,乐观场景为138GW。
01
“一哄而上”带来风险
“近几年不单消费、汽车、电池企业开始做储能,其他行业也纷纷跨界做储能。行业百花齐放是好事,但也要看到一哄而上的风险。”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储能厂商已公布近70项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超4700亿元,规划的储能电池及系统总计扩产产能超过900GWh。其中,储能电池百亿级项目有20多项,投资总额近3000亿元,规模超过700GWh。
实际上,“一哄而上”带来的行业风险和危机加剧了“马太效应”,对头部企业最为有利。同时,也对没有足够实力实现技术创新和产能迭代升级,或没有财力向海外扩张的二三线企业,以及跨界而来又缺少专业性技术支撑的多数企业造成巨大冲击。更有预言称“超半数的储能企业可能无法熬过这次储能危机。”
产能过剩、需求不振是当下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严峻局面,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放缓发展速度,甚至黯然离场。
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储能龙头派能科技,经历过去年海外户储市场的“繁荣”,今年也要面对业绩的下滑。派能科技表示,其在欧洲户用储能市场短期受政策、库存及宏观环境影响,波动较大,但长期看好该行业的发展。
头部企业尚且“艰难应战”,跨界而来的行业巨头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不得不终止跨界或宣告失败。
11月底,游戏公司昆仑万维发布公告,拟转让控股子公司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剥离该公司储能业务,这距离其官宣踏入储能赛道还不到一年。
10月份,陶瓷企业松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据悉,其在6月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不低于51%且不高于76.92%的股权。
于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专注于租赁锂电池及锂电叉车的高新技术企业厚能股份,在9月份也披露,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
此外,也有很多失败案例,*ST宋都于7月25日终止上市暨摘牌;日播时尚也于今年11月结束跨界转型;地产巨头冠城大通,在残酷竞争下资不抵债,清算退出……
02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显然,储能市场正经历一场洗牌危机。
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凶猛的 “价格战”。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储能系统中标价呈持续下行态势。储能系统11月中标均价已降至0.80元/Wh,同比下降47%,环比下降5%,与年初相比下降47%。
业界人士表示,“不少企业选择拼凑团队、打造同质化的产品,在资金、产能、研发、人才、产品迭代升级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没有太强的招架能力。”
有企业近期在接受电池中国调研时也表现出无奈,“储能行业确实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产品大规模生产不能停,因为产品推向市场的时机晚了,会错失市场机遇和行业红利期。”
在价格战阴霾下,行业乱象丛生,以次充好、安全难保证等问题突出。宁德时代吴凯指出,前期投运的一些功率型储能项目,宣称寿命达10年,但实际不足3年就已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承诺寿命20年,目前运行仅3-5年就出现各种问题,且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值的一半。
“很多企业承诺自家产品寿命能做到20年、25年,循环寿命达12000次,甚至15000次,但客户和第三方根本无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且缺乏相应的标准依据,目前都只是靠口头承诺。”吴凯一针见血指出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行业不仅要关注价格,更要注重长期的综合效益,从安全质量、效率性能、循环寿命和后期维护运营等多维度发力。对于企业来说,把握未来储能行业增长机会,关键是要练好内功,时间会证明,综合能力才是立足行业的不二法门。
从出货情况来看,头部电池厂商能凭借性能和价格的优势,正逐步稳固市场主导地位。而许多产能落后的企业面对行业冲击,则易陷在低价泥潭中难以自拔,不得不面对行业洗牌、被淘汰出局的最终归宿。
-
海辰储能全球首发三大产品!2023-12-13
-
财通证券张一弛:储能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 中企全球市占率高2023-12-11
-
福建厦门科技支撑碳达峰印发:研发钠离子、锂离子、碳铅电池等低成本高效储能技术2023-12-08
-
欣旺达与宝安区政府签订新型储能产业合作框架协议2023-12-07
-
双登集团:储能“品牌商”的坚守与韧劲2023-12-07
-
捷威动力与绥化经开区签署大型储能项目2023-12-05
-
8.5亿元!辰隆新能源集中式储能项目于山东菏泽开工2023-12-05
-
华美兴泰3GWh储能电池及60万套家庭光伏储能系统项目开工2023-12-04
-
8.32亿!采用160MW/640MWh锂电池!立新能源拟投建储能项目2023-12-04
-
约280亿元!41.6GWh!这一储能及动力电池项目签约内蒙古2023-12-01
-
复星遭遇储能“滑铁卢”:停工停产、IPO折戟、8亿股权遭冻结2023-11-30
-
瑞浦兰钧发布345Ah问顶储能电芯2023-11-28
-
10亿元储能电池项目投产2023-11-28
-
116亿项目落地!又一储能企业采购宁德时代5GWh产品2023-11-25
-
1-10月动力和储能电池出口企业TOP9出炉,锂电全球化路在何方?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