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采购155亿正极材料
丰田采购155亿正极材料据韩联社10月10日报道,LG化学与丰田汽车北美公司签订了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预计2030年前合同金额达2.8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
据韩联社10月10日报道,LG化学与丰田汽车北美公司签订了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预计2030年前合同金额达2.8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
据业界分析,该供货规模可生产60万至70万辆电动汽车。
已达成每年20GWh电池供货协议
LG化学是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LGES)的母公司。就在不久前的10月5日,LG新能源宣布与丰田北美公司签署了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协议。
根据协议,从2025年开始,LG新能源每年将向丰田交付20GWh的汽车电池模组,该模组由高镍NCMA(镍、钴、锰、铝)软包式电池组成,将在LG新能源的密歇根工厂生产,用于丰田肯塔基州的工厂生产的新电动车型上。
这是除合资合作外,LG新能源史上最大的单一合同。并且,LG新能源由此将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的9家收入囊中,将向现代和起亚汽车(韩国)、通用汽车、福特和斯特兰蒂斯(美国)、丰田和本田(日本)、大众和雷诺日产(欧洲)、沃尔沃(吉利)供应电池。
为了实施与丰田之间的合作,LG新能源也是诚意十足。其计划从今年年底到2025年,在密歇根工厂总共投资4万亿韩元,专门为丰田建设一条电池和模块生产线。
随着此次LG化学与丰田达成正极材料供货协议,LG方面与丰田构建了从原材料到电池的一体化供应体系。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LG新能源曾在4月26日表示,自美国IRA法案生效以来,已收到主要汽车制造商客户关于增加电池供应的请求,这可能为其带来更多的订单。
LG方面与丰田两项重量级合作的达成,与IRA法案不无关联。LG化学生产的正极材料符合IRA法案的核心矿物要求,叠加丰田的电动汽车在美国本土组装,丰田可因此获得完整的7500美元/辆的税收抵免。
累计积压订单440万亿韩元
凭借全球9大汽车公司和特斯拉等优质大客户,LG新能源在欧洲、亚洲、北美等地已建/将建生产基地,实现客户在全球主要市场快速、稳定供应的需求。
据LG新能源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其累计积压订单为440万亿韩元。
强劲的客户订单对应的明确的产能需求。截止到2022年底,LG新能源的总产能为200GWh,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全球产能扩大到300GWh,到2025年将达到540GWh。
随着今年美国两个独立工厂和一个合作工厂规划落地,LG新能源全球运营和在建的电池生产基地数量上升至18个,分别为中国4个、美国7个、加拿大1个、韩国2个、德国1个、澳大利亚1个、波兰1个、土耳其1个。
其中,LG新能源本计划建设7个北美生产基地,但目前运营和在建的总数已达到8个,包括两家全资独立工厂和六家合资工厂。
显然,LG新能源正“卯足了劲”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扩大产能规模,尤其是在北美市场,以期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宁德时代今年海内外全面扩张产能、不断推出新技术,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比亚迪外供加速、全力拓展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与LG新能源拉大差距,已经牢牢占据全球第二的位置。
未来LG新能源是否能够如愿以偿还真不好说。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今年1-8月,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企业排名中,宁德时代以158.3GWh的装车量、36.9%的市占率继续稳坐第一的宝座;比亚迪位列第二,装机量个68.1GWh,市占率15.9%;LG新能源位居第三,装机量个60.9GWh,市占率14.2%.
-
电池迎大规模“退役”潮,新能源汽车的中场战事!2023-10-16
-
调研丨巨湾技研:极速充电将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加速器2023-10-11
-
比亚迪与LG新能源战略合作2023-10-10
-
9月多家车企新能源车销量创新高,影响电池企业装机排名2023-10-10
-
投产!动工!广东梅州两大电池新能源项目更新动态2023-10-10
-
新能源车自燃频发,电池是如何“失控”的?2023-10-10
-
调研丨楚能新能源:瞄准新能源电池核心痛点,今年有效产能将达100GWh2023-09-22
-
创明新能源全球首发一体集成竹藤电池CTP1.02023-09-21
-
星光宝聚焦新能源“锂电”检测 推出系列创新设备2023-09-16
-
314Ah超长循环电池领衔,楚能新能源“储能矩阵”亮相北美RE+展会2023-09-16
-
OCSiAl欧洲单壁碳纳米管设施正在建设中,每年可供应百万辆级别电动汽车2023-09-16
-
调研 | 固恒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价值“洼地”明年将起势2023-09-14
-
调研 | 钠创新能源2024年钠电正极将实现万吨级出货2023-09-13
-
突发!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内起火2023-09-13
-
中国石油成功收购普天新能源,进一步打造“充电+”产业生态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