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被迫」与第二梯队 「贴身肉搏」
宁德时代「被迫」与第二梯队 「贴身肉搏」新的一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宁德时代的日子似乎过得不太安宁,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处境也不见得有多么和平。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前6个交易日,
新的一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宁德时代的日子似乎过得不太安宁,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处境也不见得有多么和平。
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前6个交易日,A股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累计蒸发市值超过5000亿元。其中,披靡日久的“宁王”意外上演七连跌,2022年年内跌幅超过8.7%,总市值蒸发超过1196亿元,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也惨烈地贡献出六连跌,年内跌幅高达10.8%。
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一个不得不提的“风向标”,历经这两年的纵横捭阖,宁德时代后续的命运似乎通过种种预兆埋下了伏笔。近来一段时间,幸运之神显然没有再继续垂怜这个电池界的庞然大物。
先是小鹏被爆出要削减宁德时代的供货份额,转身青睐新的电池供应商中创新航,后是一直与宁德时代针锋相对的LG,在1月份开始接受投资者认购,预计在本月的27号在韩国上市,而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消息在开年之初,也引起一波接一波的惶恐不安。
种种迹象显示,宁德时代在二级市场的突然折戟不是偶然,一切都有迹可循,冥冥之中注定,在接下来的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将波云诡谲。
第二梯队的失声与逆袭
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生存现状比我们想象得更要复杂。如果去掉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LG化学的市场份额,那么全世界的动力电池市场就只剩下1/3的蛋糕供他们来争抢。
尽管如今国内能拿得出手的电池厂商屈指可数,行业耳熟能详的只有那么几家,但在2013年到2016年之间,动力电池企业一度像雨后春笋,除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大量二梯队电池厂商并不那么引人瞩目。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算是生不逢时。尤其是2016年以后,由于补贴的变化,一些中小型的电池企业在激流勇进中被迫败下阵来。坦白来讲,这是动力电池市场一决雌雄的历史性时期,2016年,国内相关企业有155家,截止2018年6月份,动力电池企业只剩下105家。
反观头部企业,一路顺水行舟。相关资料显示,在2018年的时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20强的装车量份额就超过了92%,前五家企业占据了73%,换句话说,有十五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企业要平摊19%的份额,剩下8%的残羹冷炙要养活大批尾部企业。
从曾经的风口上由盛转衰的例子不少,以在几年前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沃特玛”为例。成立于2002年的沃特玛在被大环境无情抛弃之前,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并进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
2015年12月,沃特玛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排名中位列第二,2017年的排名位列第三,也正是从2017年以后,沃特玛的生存危机逐渐暴露,开工率只有20%左右,整个企业甚至有停产的风险。
从某种角度来看,沃特玛的悲剧基本代表了电池二梯队的曲折命运,它们长期被巨头压制挤踏,如果这个行业不再出现转机,后续的结局不言而喻,庆幸的是,盘踞日久的局面终于有了一丝裂缝。
首先动摇的正是宁德时代,从2021年1月到5月单月装机量上来看,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1月的53.1%下降到了5月的43.67%。相应的,二线电池厂商的份额有所增加,中航锂电与国轩高科在1-5月的累计市场份额有12%。
头部电池厂商因为产能短缺被各大造车大佬围追堵截,可二线企业的扩张速度却不可小觑,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多个腰部电池企业宣布电池扩建项目近30次,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了3000亿元。
宁德时代们为什么突然被这些后起之秀抢了风头?有个原因不得不提。2021年,动力电池的原材料的涨价大潮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头部厂商主营业务在电池,镍钴锂矿产、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铜箔……层层加价,电池业务成本跟着水涨船高。
公开数据显示,由于原材料上涨,主营业务为电池的宁德时代已因此面临盈利下滑的风险,在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同比下滑3.5%,环比下降3.56%。
反观几家材料型企业,以镍钴锂矿产为主的企业毛利增长最明显,有拔尖的企业甚至平均毛利润比2020年增长超过了10个百分点;而以电解液为主的企业中,多氟多、天际股份的毛利增长也颇为明显。
这种市场趋势间接给了二线电池厂商逆袭的机会,电池业务难从巨头口中抢食,不少企业选择从原材料业务曲线救国。以亿纬锂能为例,此前,亿纬锂能布局刚果多座钴矿,还和赣锋锂业加码了上游的镍资源,而宁德时代收购千禧锂业被莫名地“放鸽子”,背后截胡的正是赣锋锂业。
多少年来,动力电池第二梯队逆袭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从未放弃,而被紧紧咬住的宁德时代自然不能有片刻松懈。
研发仍然是第一生产力
相比改变几率渺茫的市场份额,往后动力电池的生死之争恐怕不再只局限于市场占比、产能规模,这个行业从横向来看,布局基本稳定,但从产品深度方面,新一轮的革新还在不断升级激变。
你追我赶之间,迎着下一轮行业风云,抓住技术窗口或许比什么都重要。这些年,国内电池巨头之所以能持续称霸新能源赛道,绝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产能,就连宁德时代在研发方面也稍显不济,也就是说,一旦全球动力电池产能达到一定规模,那么宁德时代们很有可能失去最大的优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据显示,此前宁德时代对整个产业链上下累计投资119亿,其中96亿是股权投资,而在这96亿当中,24亿用来加强原材料的供应,30亿是保障设备供应,26亿加强下游客户合作,剩下的才是创新方面的投资,满打满算只有16亿。国内电池领域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算高,去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不足30亿,第二梯队更是惨不忍睹,国轩高科只有2.4亿。
技术升级很可能带来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毕竟各方的人才储备战早已一炮打响。以宁德时代为例,截止2020年年末,宁德时代共有研发技术人员5592名,而到2021年9月底,这个数字激增为9491名,其中博士162名,硕士1989个,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宁德时代的人才扩招速度可见一斑。
先是原材料,现阶段的人才紧张程度也丝毫不输前者。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宁德时代生产制造、技术类岗位平均月薪为15598元、20032元,位列二线的国轩高科也不算低,分别有9901元、10244元,从2016年起,动力电池领域的平均工资一直在涨,2021年之后尤为明显。
不过,横向对比来看,第二梯队的企业工资与头部相比,依旧存在很大差距,这给了企业一个相互挖角、抢人的充分理由。据悉, 部分头部公司的工程师一天能接到无数个猎头电话,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欣旺达、国轩高科由于扩张迅猛,都在四处挖人。
一份某电池企业内推岗位资料显示,材料、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主任工程师内推奖金为1.5万元,动力板块副总级人才内推奖金为2万元,普通工程师内推奖金有3000元。毫无疑问,重振技术立足,最缺的就是人才,而这一过程注定要比原材料大战激烈。
固态电池究竟会“花落谁家”?
12月份,Quantum Scape公布最新的固态电池性能数据,数据显示,这种固态电池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并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在续航里程为300英里或更高的车辆上搭载,正常使用寿命能高达12年。
还有一组测试数据表明,这种固态电池在800次循环后仍然没有衰退,相当于行驶了38万公路。尽管Quantum Scape发布的这几组数据有自夸自卖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固态电池的前景的确在逐渐明朗。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固态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分别有望达到44.2GWh、494.9GWh,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电池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而下一代电池技术究竟会花落谁家?目前的局势有点难以论断。
据悉,全球范围内至少有50多家公司在致力研究固态电池,日本有38家机构在联合研发固态锂电池。在这个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多少有些沉默,因为话语权暂时掌握在丰田手里。
根据“日经新闻”在2021年6月份的一项统计数据,日本企业所拥有的全固态电池专利占全球的59%,其中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最多,与此同时,松下、村田以及出光兴产等多家日系企业的专利排名也在榜单前十。
智研咨询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0年到2018年,全球固态电池领域公开专利数量为1926件,全固态电池领域专利数目达到871件,占比约45%,中、日、韩、美四分天下,只不过,一向在科技圈里所向披靡的美国相比前三者,稍显逊色。
日本的固态电池专利高达916件,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我国位居第二,专利有362件。可在全固态电池方面,日本是657件,占比75%,我国为128件,韩国是37件,美国只有29件。
丰田一路疯狂进击,紧跟在它身后的企业不计其数。以我国为例,2021年,蔚来就宣布将在2022年发布一款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固态电池包产品,国内几家固态电池企业像辉能科技、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都有近期量产固态电池的计划。
在全球电池行业风起云涌之际,美国市场不焦虑是不可能的,资本方面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以Quantum Scape为例,这家公司曾经靠着销售额为零的业绩,创下了超过1000亿的市值,2020年11月登陆美国纽交所,最高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
这是属于电池的一出魔幻大戏,各国紧抓着固态电池不肯罢休,背后严峻的态势不言而喻。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原文标题 : 宁德时代「被迫」与第二梯队 「贴身肉搏」
-
入局换电模式,宁德时代要统一新能源电池的标准?2022-01-24
-
锂电原材料涨价和补贴退坡,比亚迪上调新能源车售价,整车涨价潮或来袭2022-01-24
-
比亚迪与中国一汽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2022-01-24
-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进入地方两会,五大城市群哪个省最重视?2022-01-24
-
与一汽组建电池合资公司,比亚迪动力电池将与车企进行深度绑定2022-01-24
-
锂电原材料大幅上涨,比亚迪打响涨价“第一枪”,能否缓解动力电池企业的压力?2022-01-24
-
华为强弩之末的光伏逆变器,与初生牛犊的储能电池2022-01-24
-
75亿!20GWh!德赛电池正式进军储能电芯制造2022-01-21
-
现代汽车将利用量子计算开发下一代电池2022-01-21
-
LG新能源供货,又一储能电站起火!2022-01-21
-
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中日韩为主要产能聚集地2022-01-21
-
锂电材料疯狂扩产!锂电池铜箔产线成了印钞机?2022-01-21
-
动力电池龙头进军换电业务,蔚来不好做的“生意”,宁德时代能否做好?2022-01-21
-
动力电池技术升级,磷酸铁锂电池被大量采用,中端车引爆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01-21
-
新能源偏科,“蔚小理”冲破魏建军的“长城”?2022-01-21